走進位于萬寧興隆的熱帶植物園,映入眼簾的是茁壯成長的各類樹木、花卉。這里是植物王國,3000多種熱帶植物在此恣意生長;這里是科普教育基地,孩子們在此辨植株、觀花果,探尋自然界的奧秘;這里更是科研人員的樂土,60多年來一批批科技尖兵在此扎根,攻克熱帶作物引種與培育難關,通過科技成果轉化帶富一方百姓。

據介紹,位于興隆的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香料飲料研究所(以下簡稱香飲所)自成立以來,已取得科研成果150多項,其中獲國家級、省部級成果獎勵43項。該所通過“科研院所+農戶”“科研院所+公司+農戶”等模式,建立生產技術指導點、示范基地30多個,大力推廣應用熱帶香料飲料作物種植與加工技術成果,成果轉化率達90%以上,經濟效益顯著。

興隆熱帶植物園展示的巧克力產品。

白手起家

開展熱帶作物研究

興隆熱帶植物園是香飲所對科技成果進行產業化經營的成果。自1997年對外開放以來,集科研、開發、旅游等功能于一體的興隆熱帶植物園一直是萬寧旅游的一張名片。

香飲所科研人員扎根興隆,始于60多年前。今年89歲的張籍香是第一批到興隆工作的香飲所(當時為華南熱帶作物學院興隆試驗站)職工之一。1958年3月來到興隆后,她在這里工作生活了一輩子。

那時候的興隆偏僻落后,熱帶病流行。1951年,一批馬來西亞華僑回國后被安置在興隆華僑農場。歸僑們雖然帶回了熱帶作物種子,但缺乏種植技術,生活過得艱難。在這種背景下,華南熱帶作物學院興隆試驗站(以下簡稱興隆試驗站)應運而生。第一批9名科研人員和10多名工人來到興隆,開始白手起家創業。

張籍香回憶,當時興隆試驗站的規劃用地上長滿了歸僑們種植的香茅,香茅有一人多高。科研人員和工人們不分晝夜,每天起早摸黑砍茅草,然后清除茅草根、平整土地,建設咖啡、胡椒等熱帶作物基地。

與海口、定安等地相比,興隆地區更熱,科研人員在地里勞作時經常碰到毒蛇、蜈蚣。他們的四肢被茅草割傷,汗水浸濕傷口,又癢又疼。

為了讓新育的種苗長得更好,晚上科研人員和工人一起到太陽河邊挑沉積土,將這些土當作肥料用。盡管當時物資匱乏,一頓只能吃到一碗稀飯、兩個饅頭,但大家工作熱情高漲,白天黑夜“連軸轉”,也沒有人抱怨。

基建工作完成后,興隆試驗站的科研工作走上了正軌。張籍香還記得,那時試驗站主要進行咖啡和胡椒研究。建站后的首個科研課題是“一種咖啡的生物學習性觀察和中粒種咖啡單干修剪試驗”。

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下,香飲所科研團隊解決了我國特有香料飲料資源領域的“卡脖子”問題。先后收集引進1800多份種質資源,建立了國家熱帶香料飲料作物種質資源圃;系統評價種質資源600多份,篩選優異資源68份;選育新品種11個。

游客在萬寧太陽河體驗槳板運動。打浪海南沖浪俱樂部供圖

建設植物園

“科研+旅游”見成效

據介紹,興隆試驗站的四大熱帶香料作物是咖啡、胡椒、可可、香草蘭。如今,這四大作物已成為興隆的代表性農產品,也是興隆風味的“代言人”。

這些作物的引種培育成效明顯。以香草蘭為例,1983年興隆試驗站受國家輕工業部委托,開始研究香草蘭。在幾年時間內,科研人員克服了資料缺乏等困難,通過開展研究掌握了香草蘭的最佳授粉時間,發明了香草蘭人工授粉“指壓簽撥法”,還首創高溫發酵生香法,填補了國內工廠化加工香草蘭的空白,為我國香草蘭產業化打下了技術基礎。

據不完全統計,通過對香草蘭進行研究,興隆試驗站獲得的科技成果和專利就有30多項。這些成果和專利產生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在科研力量的加持下,以咖啡、胡椒、可可、香草蘭為代表的熱帶香料作物成為興隆的農業王牌。為了讓王牌更好地發揮作用,香飲所大膽創新,對科技成果進行產業化經營。1997年,香飲所規劃建設興隆熱帶植物園,植物園的主要功能包括:收集保存植物資源、研發生產特色產品、開發觀賞旅游項目等。這種運作模式在當時是一大創舉。

張籍香回憶,興隆熱帶植物園建設之初,資金緊張,基礎設施不完善,經營面臨重重困難。職工們不等不靠,自己修路,自己建停車場,干勁十足。

如今,興隆熱帶植物園已收集保存3000多種熱帶、亞熱帶植物種質,擁有許多一般植物園沒有的奇花異木。有游客曾表示,在興隆看熱帶植物,等于看到了東南亞乃至世界各地的熱帶作物。

興隆熱帶植物園展示的香草蘭香水。

聚焦新領域

成功引種面包果樹

香飲所科研團隊圍繞四大熱帶香料作物進行科研攻關的同時,積極引種新作物,培育優良種質資源,助推海南經濟發展。

在興隆熱帶植物園內,幾棵枝葉繁茂的樹上,結著足球大小的果實,果實綠中泛黃,形似柚子,又像縮小版的菠蘿蜜。這就是近年來科研人員新引種的面包果樹。

面包果果如其名,果肉去皮烘烤后,看上去就像發酵過的面包,吃起來松軟可口、酸中帶甜,還有一股獨特的奶香味,風味也和面包差不多。

研究員吳剛從事面包果研究多年,他告訴記者,面包果的淀粉含量不亞于甘薯,蛋白質含量明顯高于小麥、玉米、水稻,經煎、煮、烘烤,會散發出面包的香味。不僅如此,面包果還含有少量的脂肪和蛋白質、豐富的維生素A和維生素B及礦物質等對人體有益的營養元素,其膳食纖維含量是木薯的2倍到3倍、馬鈴薯的6倍到8倍。此外,面包果可以被制作成面包果罐頭,做成面包果脆片。若從果實中提取淀粉,還可用于造紙和紡織。

人類種植面包果樹的歷史已有3000多年。在國際上,面包果樹被認為是最有潛力解決熱帶地區饑荒的糧食作物。研究人員將面包果樹引種至興隆,有助于海南發展熱帶特色高效農業。

今年7月,萬寧市諾麗研究院在香飲所揭牌成立,該院將通過發揮科研力量,帶動產業升級與成果轉化,為興隆農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力。

本版圖片除署名外均由海南日報記者袁琛攝

標簽: 海南 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