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儋州市委、市政府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打造熱帶特色高效農業王牌的部署要求,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總方針,加快高標準農田建設和撂荒地流轉工作,重點推動熱帶特色高效農業、畜牧業、海水養殖業規模化發展,著力提高農業現代化和工廠化水平。先后榮獲“中國黑皮冬瓜之鄉”“中國紅南瓜之鄉”“中國優質朝天椒之鄉”“中國菠蘿蜜之鄉”等榮譽稱號;先后躋身全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和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等2個國家級創建榜單。

游客在儋州蜜柚樹下合影。

堅持規劃先行

瓜菜水果優先

儋州地處海南島西北部,瀕臨北部灣,境內擁有土地面積339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保有量10.298萬公頃(基本水田不低于8.7554萬公頃)、種植園地總面積14.376萬畝、林地8.2901萬公頃;海岸線長307公里。土地資源豐富,水網密布,氣候宜人,適宜發展熱帶特色高效農業、規模化畜牧業和發展海洋經濟。

堅持規劃先行,儋州市科學編制《儋州市 “十四五”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規劃》;高標準編制《儋州市畜牧業發展規劃(2021-2025)》,重點將雅星鎮打造成為全省生豬菜籃子供應基地,編制《儋州市雅星鎮生態循環農業發展規劃》《儋州市雅星鎮畜牧業發展規劃》等;高起點編制《儋州市陸域水產養殖布局規劃》,為發展陸域產業園區預留發展空間。

羅牛山在儋州新建的養豬場。(李珂供圖)

海南億方休閑農業有限公司承包王五鎮新坊村700畝土地開發特色水果基地,投資3820萬元,種植250畝山柚樹、450畝綠橙。今年11月綠橙開始上市銷售,綠橙產量可達30萬斤,到明年1月還有果賣。“綠橙皮薄肉多,果肉鮮嫩,味美多汁。”公司負責人高國翔說,特色水果基地帶動周邊農戶就近就業增收,吸納村集體經濟資金200萬元,每年分紅壯大村集體經濟。這是儋州以大企業大項目帶動,優先發展瓜菜、熱帶水果等優勢農產品,推動熱帶高效農業規模化發展出現的喜人新氣象。

儋州市農業農村局局長蒙小明說:“儋州先后引進海南聯明農業有限公司、海南綠翠生態環境股份有限公司等大型農業企業落戶,發揮大項目帶動作用,重點發展火龍果、百香果、沃柑、海頭地瓜等產業。”儋州建成逾1萬畝火龍果種植基地、百香果基地8000畝等。引進海南金鵬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種植毛豆1萬畝,在東成鎮鴻駿物流中心投資建設1條毛豆清洗、加工、包裝流水線,推動全市毛豆產業發展。今年至今,儋州市建有200畝以上農業種植基地92個(其中500畝以上36個)。

2020年,全市糧食播種面積31.51萬畝,其中水稻面積23.96萬畝、番薯面積7.17萬畝、豆類3780畝;糧食總產量13.52萬噸,其中水稻10.6萬噸、番薯2.84萬噸、豆類720噸;油料播種面積4.53萬畝,總產量7936噸;甘蔗播種面積8.91萬畝,總產量27.79萬噸;蔬菜播種面積25.52萬畝,總產量34.81萬噸;瓜果類播種面積1.1萬畝,總產量3萬噸;水果總面積9.79萬畝,總產量12.6萬噸。

推進規模養殖

打造品牌產品

海南香樹資源發展有限公司與儋州祥瑞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合作,由公司提供沉香種苗和技術指導,合作社承擔土地承租費及種植管護的費用,在和慶鎮和祥村種植350畝12萬株沉香樹。沉香樹生長到結香大概需要10年的時間,2012年開始種植至今,沉香樹尚未產生任何經濟效益。合作社負責人符建詩發展林下養殖“沉香雞”,種養結合,雞糞成為沉香樹的肥料,雞以沉香樹下的雜草、昆蟲等為食,“沉香雞”肉質緊實,味道鮮美,受到消費者歡迎。他說:“今年至11月,賣出5000只‘沉香雞’,純利潤達25萬元。”

火龍果分揀車間。

“儋州市推進規模化養殖業發展,打造品牌農產品。”儋州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孫樹文說,“儋州雞”“儋州黃皮”“儋州紅魚干”“光村沙蟲”等11個品牌已被核準為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數量全省第一。

儋州是生豬養殖和調出大市,近年來,儋州市委、市政府確定在雅星鎮重點發展生豬規模化養殖,先后引進了羅牛山、溫氏、海南農墾草畜集團有限公司等大型農業企業,設計年出欄生豬規模達到130萬頭,加緊推進飼料廠、屠宰廠等相關配套產業項目建設。截至目前,海南農墾草畜集團有限公司30萬頭全產業鏈項目、羅牛山儋州樂滿20萬頭生豬產業項目、溫氏雅星20萬頭種豬場項目等已投產。2020年,生豬出欄量44.37萬頭,肉類總產量7.92萬噸。

近年來,儋州市傾力打造“儋州雞”品牌,設立儋州雞產業研發基地,以“科技+公司+合作社+農戶”方式合作生產,初步形成全產業標準化生產和品牌化經營模式,2020年“儋州雞”出欄量達200萬只,銷售到北京、上海、深圳、成都、長沙等城市。

作為全省海水養殖和海洋捕撈大市,儋州市海洋捕撈漁船總量和海洋捕撈量均居全省第二,2020年,水產品總量30.97萬噸,紅魚加工量約375噸,制成紅魚干約150噸。登記在冊海洋捕撈漁船2557艘。近年來,儋州加快推動漁業轉型升級,大力發展深海養殖和工廠化養殖,先后引進海南江鵬海水魚標準工廠化養殖示范基地、峨蔓生態養殖項目等,建成儋州翔泰養殖公司、海南昱海藍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海南綠量微藻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等8個養殖基地,形成金鯧魚、南美白對蝦苗、光村沙蟲等水產品品牌。規劃峨蔓漁業生態養殖園區,引進海南金雨海洋發展工廠化、園區化養殖。

建國家產業園

發展規模農業

在儋州市和慶鎮美萬村王瑞光的橡膠林里,10年樹齡的橡膠樹約20米高,樹干挺拔,兩排樹之間,他用挖掘機挖出一些土坑,在土坑放26公斤羊糞,再放2公斤復合肥,壓青草30公斤,讓橡膠樹有充足營養,產膠水多。他說:“我家5.7畝160多株橡膠樹,要建成高產標準化種植示范基地。”從河南運來的羊糞、復合肥、青草等,都是由儋州市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配送到橡膠林,標準化種植管理橡膠林后,每畝干膠增約20公斤,增加收入。

2021年初,儋州市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通過農業農村部、財政部組織的創建績效中期評估。2002年起步建設儋州現代農業產業園,以天然橡膠為主導產業,總面積126.48萬畝,覆蓋3個鎮、49個村、31.44萬人,2019年入選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名單,以橡膠種植為基礎,推動良種良苗繁育、林下種養、橡膠初加工、深加工。經初步核算,2020年總產值約52.1億元,其中主導產業產值達33.36億元。

白馬井漁港碼頭,人們分揀漁獲。

今年儋州加快推進儋州國家現代產業園創建工作,第一筆中央獎補資金3000萬元已全部支出,獎補的12個項目全部啟動。林下經濟立體種植基地建設項目,已發展林下種植粽葉2400畝、魔芋100畝、桑園200畝,養殖“儋州雞”20萬只;良種良苗繁育基地項目,已完成100畝橡膠育苗基地、150畝魔芋育種基地的擴建。

大力推進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的創建,目前儋州市6個已建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改造提升加快。海南綠翠生態環境股份有限公司負責建設的儋州海頭地瓜現代農業產業園,已獲省政府批準創建,每年投入3000萬元發展海頭地瓜產業,至今在海頭、光村、排浦、王五等鎮種植海頭地瓜1萬多畝。“最近調整儋州海頭地瓜現代農業產業園規劃,計劃建設30公里長的地瓜生態文化走廊。”公司負責人張長輝說,將種植上百個品種的地瓜,打造集地瓜種植采摘、科普展示、地瓜特色餐飲、地瓜文化交流、鄉村民宿體驗、度假康養等一體的文化旅游體。

儋州中和鎮高第村毛豆基地。

加快建設高標準農田,滿足農業大項目生產需求。統籌中央、省級、市級資金約3億元,集中投資建設2019年至2021年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約11萬畝,提高土地規模化和園區化程度。

儋州特色農產品品牌

“儋州雞”

“儋州雞”放養于山林,在紅土地和黑石頭堆里刨食,采食野果或追逐昆蟲等,體軀短小,大部分雞嘴有胡須,腳上長毛,野性強、耐粗飼、抗病力強、合群性好。

蜜柚

儋州蜜柚涵蓋三紅蜜柚、水晶柚、紅心柚等,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含量幾乎是等重量蘋果的8倍,含有豐富天然果膠和高纖維質,具有健胃、潤肺、補血、清腸、利便等功效。

黃皮

儋州黃皮粒大顆圓,果肉飽滿細膩,汁多味甜籽少,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糖、有機酸及果膠,果皮和果核都是入藥良材,有生津止渴、消食健胃、利尿消腫、行氣止痛等功效。

紅魚干

紅魚體健身壯,肉厚刺少,肉質鮮美,蛋白質含量高,營養豐富,被列為優質海產魚類,被捕撈上船后立即開膛去內臟,不經過鹽腌制,紅魚干呈金黃色,聞之香濃,吃之香甜。

光村沙蟲

光村灣沙蟲對水質要求極高,一旦海灘海水發生細微的變化或者污染,沙蟲便會大批死亡或逃離,有“環境標志生物”之稱,美味滋補,對高血壓或者濕癥患者,常吃有治療效果。

跑海鴨蛋

儋州跑海鴨蛋是在海邊養殖的海鴨產的蛋,海鴨吃潮落后涂灘滯留的小魚、小蝦、小蟹、小螺等,體肥蛋多,蛋黃晶紅、味美鮮香,含有卵磷脂,能延緩衰老、軟化清理血管。

儋州香芋

儋州香芋味甜且香,營養豐富,含有粗蛋白、淀粉、多種維生素、較高的鈣和無機鹽等多種成分,具有補氣養腎、健脾胃、強身健體之功效,既是蔬菜,又是糧食。

海頭地瓜

海頭地瓜薯皮紅艷光滑,薯肉淡黃,纖維絲少,糖度高,淀粉含量高,有板栗之香味和口感,是營養價值比較高的一個品種,含有豐富的糖質、維生素、礦物質、食物纖維、豐富的β-胡蘿卜素等。

數讀2021儋州農業

1、建設92個200畝以上規模化農業基地,推廣種植海頭地瓜、火龍果等高效經濟作物。

2、糧食播種面積35.1萬畝,糧食總產量約13.52萬噸;油料播種面積約4.53萬畝,總產量約7936噸;甘蔗播種面積約8.91萬畝,總產量約27.79萬噸;蔬菜播種面積約25.52萬畝,總產量約34.81萬噸;瓜果類播種面積約5萬畝,總產量約20萬噸;水果總面積約13.67萬畝,總產量約12.60萬噸。

3、完成省下達14萬畝水稻生產功能區和156萬畝天然橡膠生產保護區劃定工作。

4、截至目前,生豬存欄約56.7萬頭,提前完成省下達50萬頭的存欄任務;生豬出欄約68.7萬頭,完成省下達生豬出欄任務72萬頭的95.4%,預計全年出欄可達74萬頭以上。儋州雞出欄量約190萬羽。

5、水產品總產量31萬噸,同比增加0.26%。

6、2018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清產核資工作順利通過省級驗收,并被評為合格等次。

7、2004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資產總額8.38億元;資源性資產總面積227.51萬畝;現有1334家農民專業合作社。

8、2021年,50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農業項目共33個,總投資137.93億元,2021年度計劃投資16.55億元。

9、回收甘蔗、玉米稈、大豆、木薯、稻草等秸稈1.1萬多噸,回收面積達2.2萬畝。

10、3885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的2.38萬多畝天然橡膠已全部參保,總計保費約257.19萬元,全部由省、市財政承擔;9203戶非建檔立卡貧困戶共19.26萬畝天然橡膠參保,參保金額2703萬元;已賠付2864.46萬元。2021年落實天然橡膠“保險+期貨”3998戶,投保面積2.16萬畝,投保總產膠量1300噸。

11、已發放漁船油補資金2980萬元、更新改造補助3788萬元、減船轉產補助6209萬元。

12、耕地地力保護補貼發放4332.6萬元;種糧農民一次性補貼已發放356萬元。

13、安排產業扶貧資金1.16億元,帶動農戶18525戶89355人。

14、截至11月底,完成瓜果菜農產品定性抽樣檢測3.4681萬個樣,合格率99.7%;水產品定性抽樣檢測50個樣,合格率92%;抽檢瘦肉精1633個樣,合格率100%;完成農產品定量抽樣檢測1185份,合格率97% ;出具出島瓜果菜檢測合格報告單5838張(車),共計12.7525萬噸。

15、完成5個無公害農產品、2個有機農產品、1個綠色食品、1個地理標志農產品的申報工作,其中“牧春·靈芝”和“泰紳·菠蘿”2個有機農產品于12月10日獲批發證。

策劃:劉龍

撰稿:李珂

圖片除署名外均由黎有科 羊文彪 攝

標簽: 儋州 農業 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