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有朋友差點被騙,更堅定了我宣傳反詐的決心。”12月10日,61歲的志愿者李啟珍在給老人們上完反詐課后表示。
作為武昌區社區教育學院首義路街分校執行校長,最近,李啟珍所在的“樂為志愿者”服務隊近20名老人,都加入了藍馬甲行動,他們會將自己從年輕藍馬甲志愿者那兒學到的反詐防騙和智能手機使用常識,傳遞給更多老人。
據了解,針對銀發族使用手機等問題,今年3月,螞蟻集團發起了藍馬甲行動,專注于數字助老及防騙教育。
“樂為志愿者”加入藍馬甲
“我們學校主要是為老年居民提供了活動平臺,豐富他們的生活。”李啟珍介紹,目前該校區有1200多名學員,大多是老年人,課程包括唱歌、跳舞、樂器等。她還帶領學員們組成了“樂為志愿者”服務隊,到社區里清潔門棟、打掃建筑垃圾、上門關愛老人……一個偶然的機會,經愛熙社工牽線,12月2日,藍馬甲志愿者來到該校,為老人們宣講反詐防騙知識。
“其實,我們也有老年人智能手機培訓課,不過很多老人都是上完課就忘,有的老人年紀大了,記性不太好,已經反復上過很多次課了。”李啟珍介紹,來講課的,是武漢一高校的大學生志愿者,學生們平日里也有自己的學業,所以這樣的課程,一周僅有一堂。
“其實你們也可以成為反詐宣傳志愿者,給更多老人上課。”有藍馬甲志愿者提到。
一拍即合。李啟珍提到,自己有位朋友,有一次接到詐騙電話,趕緊去銀行轉賬,結果一時緊張,密碼連續輸錯了三次,賬號被鎖,“還好輸錯了密碼,引起了銀行工作人員的警覺,人家提醒他是遇到騙子了。”
這件事,更加堅定了李啟珍宣傳反詐防騙知識的決心。“我們自己叫自己‘藍馬甲千歲服務隊’,別看我們年紀大了,但我們學的知識,都是與時俱進的,‘年輕’著呢!”她打趣道。
“千歲服務隊”走進社區
12月3日,多名藍馬甲志愿者再次來到該校,給“樂為志愿者”服務隊的志愿者們講反詐防騙課以及智能手機的使用常識。
專業課件、細致講解,志愿者們系統地學習了相關知識。“我們這支服務隊有近20人,從五六十歲到七八十歲都有,大家都很熱心,志愿服務經驗也很足。”一名75歲的志愿者告訴記者,來學校上課的,不僅有周邊社區居民,還有青山、光谷等較遠區域的市民,他們大多是乘公共交通來,有時遇到忘帶一卡通的情況,急得到處找零錢乘車回家。
“其實用支付寶申請公交、地鐵乘車碼,沒帶一卡通也不怕,手機在呀!”反復練習后,大伙熟練掌握了一些手機使用小技巧。
6日開始,在李啟珍的帶領下,藍馬甲志愿者們一次次走進課堂、走進社區。
“總有人跟我說,在網絡購物平臺刷單可以返現,這個到底能不能做啊”“進商場經常被要求出示行程碼,我只會弄健康碼,行程碼怎樣調出來”……
一個個問題拋來,大伙更加覺得,自己做的事情是有意義的,“我們跟年輕藍馬甲志愿者說好了,讓他們定期來為我們更新知識,我們再傳遞給更多人。”有“千歲服務隊”志愿者表示。
他們計劃著,將來走入更多社區,服務更多居民,也讓自己的退休生活更有意義,“老年人服務老年人,自然有一種親近感,也更有同理心,事半功倍。”
藍馬甲累計走入40多城
今年3月,螞蟻集團發起了藍馬甲行動,專注于數字助老及防騙教育。
藍馬甲行動隸屬于浙江支付寶公益基金會藍馬甲行動專項基金,是由國家反詐中心和工信部反詐中心指導,政府、機構、公益組織、支付寶等企業共同參與,幫助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普及防騙知識、踐行社區公益等服務。
一方面,藍馬甲幫助老人學會使用健康碼、掃碼乘車、掛號等常用技能,解決他們在出行、購物、就醫等日常高頻的生活場景中的難題。另一方面,提升老人的防騙安全意識,讓老人“敢用”“會用”“想用”。
經過大半年的運行,由湖北省青年志愿者協會指導,武漢市公安局、支付寶等單位聯合主辦的武漢“藍馬甲”公益行動已累計服務三鎮63個社區。
截至目前,藍馬甲行動累計走進全國40多個城市,累計志愿服務超20萬人次,一同為此努力的參與方已超過100家,志愿者人數規模突破17700人,共同搭建起一個“人服務人”的志愿者平臺。
未來,更多數字助老志愿者將加入進來,服務更多人。
(記者 周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