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興旺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基石。近年來,文昌市馮坡鎮貝山村鄉村振興工作隊依托國企資源優勢,不斷加大農業設施建設及產業幫扶力度,通過修渠引水打造千畝農業生產基地,有效促進了產業增效、農民增收,繪就了一幅鄉村振興美麗畫卷。

走進貝山村,清澈的渠水緩緩地沿著修繕一新的灌渠源源不斷流入田洋,千畝農田基地一片生機盎然景象。隨著貝山村田間工程灌溉水渠的投入使用,往日撂荒的土地上種上了水稻、花生、瓜菜、番薯等農作物。提起通水這一年的變化,村民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微笑。

文昌市馮坡鎮貝山村村民陳文球:“以前這里都是撂荒地,沒有水源,我們種地都是靠天吃飯,自從水渠建設好后,有了水渠的保障,我們種稻得稻、種豆得豆,現在也有老板租這些撂荒地來種植毛豆,我們村民也有租地收入。”

貝山村產業結構單一,撂荒地多,只有解決撂荒地問題,才能賦能產業振興,增加村民收入。貝山村鄉村振興工作隊充分發揮幫扶單位海南省發展控股有限公司的國企資源優勢,投資建設了貝山村田間工程。新建的灌溉渠道總長19公里,修砌排水溝3800米,田間機耕路新建或改建3200米,于2020年9月竣工,切實解決了貝山村委會9個村民小組4200畝農田的易澇易旱問題。得益于灌溉條件的改善,貝山村還引進毛豆、麒麟瓜等特色農產品進行產業發展,解決了貝山村特色產業空白、農民就業等民生問題。如今,貝山水渠正在逐步發揮其利用價值,已有近20批次的企業前往貝山村考察種植產業。

文昌市馮坡鎮貝山村鄉村振興工作隊隊長馬傳豪:“我們充分利用海南控股的資源優勢,與村黨支部、村‘兩委’干部一起凝心聚力,建成了貝山灌溉水渠,解決我們貝山村4200畝撂荒地的問題,利用了我們的水渠優勢,引進了麒麟瓜、毛豆等種植作物,農民的年人均收入由2020年的6700元增長到2021年的8000元。”

在鄉村振興工作隊和村“兩委”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如今的貝山村,自然環境風光秀麗,鄉村道路干凈整潔,鄉村振興宣傳標語隨處可見。據了解,貝山村2020年共組織村莊清潔行動30余次,參與人員達1000余人次,清理垃圾100余噸,“干凈整潔”已然成為貝山村給人最直觀的第一印象。

文昌市馮坡鎮貝山村村民云大英:“ 原來的貝山村四周都是土路,鄉村振興工作隊入駐以后,他們規劃修建了水泥路,現在出行很方便。”

修渠引水打造千畝良田,水泥硬化的環村路更加方便了農產品運輸,希望的田野積蓄著鄉村振興的無限動能。如今,貝山村正朝著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戰略目標邁進。

文昌市馮坡鎮貝山村鄉村振興工作隊隊長馬傳豪:“ 下一步,貝山村鄉村振興工作隊將創新和深化黨建引領工作,持續發力,以產業振興帶動鄉村振興,結合貝山水渠和地域優勢,繼續尋找適合本地土質環境種植的優良農作物,擴大招商引資范圍,為建設美麗新農村貢獻力量。”

標簽: 文昌 良田 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