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日報記者 李艷玫
12月11日,周六,天氣晴好,家住三亞市區的趙駿驊與家人前往西島開啟兩天一夜的“微度假”。“這里悠閑自在的生活氛圍,能讓忙碌的我們,身心得到放松。”趙駿驊說。
與趙駿驊一樣,越來越多的城市人群,開始尋求高舒適度的休閑度假方式,以緩解城市快節奏生活帶來的身體和精神壓力。而以短時間、近距離、高頻次為特點的“微度假”正成為大家的出行新需求和出游新趨勢。
臨高頭洋海棠魚耕文化鄉村旅游點的霍比特小屋。言午芊 供圖
近年來,豪華露營、尾波沖浪、高空跳傘等新奇玩法在海南不斷涌現,歡樂節、音樂節、采摘節等節慶活動接連舉辦,景區也在推出新項目、新玩法,不再“只依賴門票收入”,這些都驅使了本地游客邁出腳步,在熟悉的“老地方”探索“新世界”。
在三亞體驗尾波沖浪的游客。(受訪者供圖)
短途 短時 高頻
“微度假”
俘獲年輕游客喜愛
趙駿驊是四川人,在三亞工作有5年時間。疫情發生以前,他每年和家人出國旅行,而如今他更多地選擇短途周邊游,重新發現“身邊的風景”。今年來,他去過瓊海吃雜糧小吃,到過文昌看火箭發射,還去萬寧學習沖浪……
“雖然這兩年沒有出國旅游,但是出去玩的次數并不少,時間安排多以兩天一夜、三天兩晚為主。”趙駿驊說,微度假不用長途跋涉,不需要提前計劃詳細行程,可以隨時出發。
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出行安全被放在了更為重要的位置,“微度假”成為出行新需求和出游新趨勢。它是以本地為中心,開展3天以內的休閑度假活動,一般是基于興趣愛好、或某種體驗的周邊游和周末游。
馬蜂窩旅游近日發布的《2021“微度假”風行報告》(以下簡稱《報告》)表明,“80后”和“90后”是“微度假”主力人群,人數總占比超過80%。他們追求個性的特質決定了“到此一游”時代日漸遠去,基于興趣的深度體驗、沉浸式玩法才是他們對一次完美“微度假”的最大訴求。
大瀉瀑布。網友阿音iris 供圖
“微度假”也讓出游的次數增加,從過去每年一到兩次的長途旅行或境外旅行,轉變為如今周末說走就走、一年可能多達十數次。這背后,是市場主體快速適應疫情防控要求而積極創新產品和服務的結果,是游客對高品質、本地化、深度游產品持續追求的結果,也是各地政府多措并舉刺激本地旅游市場繁榮和發展的結果。
據了解,“微度假”是以都市上班族為服務對象,整合休閑康養、精品購物、主題游樂、旅游度假及科普博覽等各類項目,形成與休閑商務相結合的旅游產業。“微度假”提供工作之余生活放松的休閑度假活動場所,正創造經濟新亮點。
發現好風景 營造好生活
“微度假”
追求細致深度體驗
進入大眾旅游時代,游客追求的不再是簡單的抵達目的地,而是旅行過程中的玩法及體驗。“微度假”雖然去的地方不遠,時間不長,但是追求細致深度的體驗,能發現別樣的好景致和好生活。
??谑忻耜愨衲牦w驗了幾次關于海南民宿的“微度假”,專程“為一家民宿,赴一座城”。“沒有想到身邊有這么多風格的民宿,每一家有各自的風格,也有著各自的故事。”陳怡說。
陳怡對坐落于瓊海萬泉河畔的耕讀者書宿客棧印象最為深刻。她說:“這家民宿充滿書香,不僅房間里擺放了很多書,一樓還有書屋,一整面書墻讓人徜徉于書海之中。一杯咖啡、一本書,就能享受一段愜意自在的度假時光。”
游客在萬寧海邊看日落。
如今,酒店和民宿不再是提供“一屋一床”的住宿地,也成為很多游客的“微度假”目的地。在馬蜂窩旅游平臺上,多達49.8%的用戶對住宿所附加的特色體驗抱有極大期待。
順應這一趨勢,海南酒店、民宿結合自身特色,提供了更多元化的體驗內容。例如,三亞艾迪遜酒店瞄準年輕客群,推出了不同主題的快閃店和藝術展覽,為住店客人提供了新穎特別的度假旅程。迪奧、芬迪、阿瑪尼美妝、梅森馬吉拉等品牌都在三亞艾迪遜酒店舉辦過不同形式的活動。
游客在天涯海角星空露營地度假。(景區供圖)
自然、人文體驗 個體、群體玩法
“微度假”
具備多樣化模式
當下,年輕游客不再執著于空間距離上的“遠方”,而是愿意在城市及周邊發現新潮的玩法和體驗。
露營,成了年輕人的新樂趣?!秷蟾妗分赋觯稜I位居2021年最熱門的“微度假”玩法榜單的首位。截至2021年10月,馬蜂窩平臺上關于露營的新增內容已經超越2020年全年新增露營內容的總量,同比增長215%。
氣候宜人的海南,非常適合開展露營等戶外活動。近年來,房車露營、豪華露營等方式層出不窮,許多本地游客利用周末閑暇時光,露宿于大海山川、森林湖泊間,享受著大自然給予的純粹。
省內一些景區陸續推出了露營地,同時再搭配戶外電影、篝火晚會、海上運動等。“老牌景區”天涯海角游覽區打造了星空營地,將詩和遠方、音樂、美食、美酒、娛樂融為一體,當夜幕降臨,燈光點亮,游客圍坐一起,談天說地,氛圍舒適愜意。
多元的玩法催熱“微度假”?!秷蟾妗凤@示,親子玩樂、娛樂休閑、戶外運動、美食饕餮、文化藝術,是“微度假”人群的興趣偏好分布。大多數年輕人喜歡與朋友結伴開展3天以內的“微度假”,同伴不一,“微度假”的偏好就不同。劇本殺、野餐、游樂園等是年輕人與朋友出行時鐘情的玩法,而沉浸式體驗藝術節、觀賞建筑等文化活動,則是“一人行”的“微度假”偏好。
游客在海邊享受悠閑生活。本稿除署名外均由海南日報記者 袁琛 攝
體育運動對年輕人的吸引力正在放大,除了傳統運動,他們把更多的目光投向了潛水、沖浪、跳傘等新興體育項目,在玩法上也日趨多樣。而這些新興體育項目在海南正火熱“出圈”,成為“微度假”新賣點。
近兩年,尾波沖浪在三亞興起。船舷兩側夾帶沖浪板的造浪艇,猶如躍出水面的飛魚,拉著沖浪者在水面來回穿梭。這種個性水上運動既簡單易上手,又時尚酷炫,在社交媒體的傳播下,吸引了一大批游客前來“解鎖”。
《報告》還指出,“微度假”以玩法為驅動力,3天內旅行消費2000元已是常態,越來越多的“微度假”用戶愿意為高品質的服務與體驗買單。這也意味著,“微度假”對于產品的設計研發和服務質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業內專家指出,目前我國“微度假”旅游還存在頂層設計有待加強、產品內容仍需豐富、服務設施亟須提升、市場整合營銷不足等問題,亟須加強“微度假”旅游市場培育,發展一批網絡化、智能化、個性化的“微度假”旅游新產品。
名詞解釋
微度假
以本地為中心
開展三天以內的休閑度假活動
一般是基于興趣愛好、或某種體驗的周邊游和周末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