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武漢當之無愧“橋都”。
萬里長江第一橋通車至今64年,彈指一揮間,武漢在長江、漢江及其他河湖上,建成大大小小橋梁隧道785座,方便了市民出行,拉動了經濟增長,展示了武漢大都市的魅力。
武漢城管一群為橋梁“激動”的人,與時俱進,加速推進“智慧橋梁”建設,守護著這些橋梁健康,確保城市安全有序運行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蝴蝶”托起
15座獨柱墩橋梁
在武漢眾多橋梁中,有16座獨柱墩橋梁(有1座拆除),共有277根獨柱墩。2013年以來,該市用了8年時間,在這些獨柱墩上,全部裝上了“蝴蝶”托翼,確保了橋梁安全。
12月12日,極目新聞記者在三環線青菱立交橋下看到,這座橋梁由19根獨柱橋墩支撐,在每根橋墩上,一個“蝴蝶”造型,像翅膀一樣托起橋梁。武漢橋隧事務中心設施科負責人蘇利說,這是在獨柱墩加鋼蓋梁和輔助支座而形成的造型,“它可以起到加固的作用,確保橋梁不會傾覆。”
從2013年起,武漢市決定對15座單柱墩橋梁進行加固。”經過前期的論證,最終拿出了加鋼蓋梁和輔助支座的方案,實施加固。
2016年,首先對三環線青菱立交橋19根單柱墩進行加固,抗傾覆系數增加了二三倍。隨后,加固工程陸續鋪開。到目前,已完成15座獨柱墩橋梁加固改造,給橋梁安全上了一道保險。
鸚鵡洲大橋
裝上阻尼器防風震
去年4月26日,風高浪急。車行武漢鸚鵡洲長江大橋中段,人們明顯感覺橋體上下起伏,橋面呈波浪形,車內人員有眩暈感。
專家研判認為,此次橋梁異常振動系特定風況引起,振幅在設計允許范圍內,橋梁結構運行正常,安全有保障。雖然如此,但市民仍擔心這座大橋的安全。
為消除市民的擔心,武漢市啟動應急預案,消除這種“風震”造成的抖動現象。經過一年的時間,今年4月,鸚鵡洲長江大橋加裝了阻尼器,車行橋上,至今再未發生類似抖動。
二七長江大橋因斜拉索投影與行車道重合,去年冬季,不時掉冰凌,形成安全隱患,危及車輛及人員安全。該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冰凌預警系統正在緊鑼密鼓地研發中,一旦成功,將有效消除這一隱患。
傳感器
全天為橋體體檢
憑肉眼或人工監測,難以發現橋梁出現安全隱患。武漢推行智慧橋梁建設,在每塊梁下安裝傳感器,它的“身體狀況”如何,一目了然。發現病情,可以及時整治,防患于未然。
今年11月,傳感器發回的數據顯示,三環線琴斷口橋兩塊并排的梁,承受力一大一小。“這說明存在安全隱患,要及時排除隱患。”蘇利分析認為,這可能是超限超載車輛造成的。兩塊橋梁需要重新加強橫向聯系,達到平均受力,才能消除隱患。按照這一思路,進行處置后,琴斷口橋很快恢復健康。
2019年8月,三環線和平大道至友誼大道段支座傳感器發回的數據顯示出異常,橋梁技術人員檢查發現是雜物頂死了伸縮縫造成的,對橋梁形成安全隱患。維修人員乘坐升降梯,用高壓水槍將石塊等雜物沖走,消除了隱患。
武漢城管注重從源頭,消除超限車輛對橋梁的危害,先后對30多座橋梁,安裝了“超限車輛監測”系統,做到精準掌控,及時處置。今年1月至11月,先后開展治超行動1593次,查獲違法車輛2000多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