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省政府同意,由省人社廳、省發改委等九部門聯合制定的《海南省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實施辦法》(以下簡稱《辦法》)今天正式發布,旨在維護海南省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促進平臺經濟規范健康持續發展。
《辦法》適用于依托互聯網平臺在海南省行政區域內就業的網約配送員、網約車駕駛員、網約貨車司機、代駕司機、互聯網營銷師等新就業形態勞動者(以下簡稱“勞動者”)。
《辦法》所指新就業形態企業(以下簡稱“企業”),既包括平臺企業,也包括采取合作用工方式的平臺企業的用工合作企業。用工合作企業是指為平臺企業派遣勞動者的勞務派遣單位,以及負責組織、管理勞動者完成平臺發布工作任務的平臺企業加盟商、代理商、外包公司等。
在用工管理方面,《辦法》明確,企業應當依法與其建立勞動關系的勞動者訂立和履行勞動合同,按照勞動保障法律法規規定履行用人單位義務、承擔用人單位責任。
不完全符合確立勞動關系情形但企業對勞動者進行勞動管理的,雙方應當訂立書面協議,合理確定權利和義務。不完全符合確立勞動關系情形是指勞動者自行安排工作時間,自主決定上線工作或線下休息,但上線工作提供勞動期間須遵守平臺企業確定的服務標準和計酬方法。雙方所訂立的書面協議,一般應明確約定服務期限、計酬方法、勞動保護、休息時間、管理規則等內容。
平臺企業采取勞務派遣、業務外包等合作用工方式組織勞動者完成工作任務的,應當選擇具備合法經營資質的合作單位。平臺企業采用勞務派遣方式用工的,應當依法使用勞務派遣用工,嚴格履行勞務派遣用工單位的責任。平臺企業采取業務外包等其他合作用工方式的,應當督促用工合作單位保障勞動者權益。在合作用工期間勞動者權益受到侵害的,企業、勞務派遣機構或承接外包工作的機構,應按有關規定承擔相應責任。
企業不得以強迫、誘導等不正當方式,要求勞動者注冊為在該企業直接經營或與其合作經營的個體工商戶。勞動者依托平臺自主開展經營活動、從事自由職業的,按照民事法律調整雙方的權利義務。
權益保障方面,企業招用勞動者不得違法設置性別、民族、年齡等歧視性條件,不得以繳納保證金、押金或其他名義向勞動者收取財物,不得違法限制勞動者多平臺就業。企業應按勞動合同或書面協議的約定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不得克扣或者無故拖欠,不得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勞動者在法定節假日提供勞動的,建立勞動關系的,依法支付加班工資;不完全符合確立勞動關系情形的,應與勞動者協商,以適當方式支付高于正常工作時間勞動報酬的合理報酬。依托企業開展生產經營活動的單位,應及時足額向本單位勞動者支付勞動報酬,也可與勞動者和企業協商,委托企業代為支付。
企業應當依法為符合確立勞動關系情形的勞動者參加社會保險并繳納社會保險費,引導和支持不完全符合確立勞動關系情形的勞動者根據自身情況參加相應的社會保險。在海南企業就業的勞動者中外省戶籍靈活就業人員,可憑有效居住證參加海南省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未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靈活就業人員,可按規定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
教育部門進一步完善義務教育招生入學方案,健全以居住證為主要依據的勞動者子女入學政策,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實行只憑居住證報名入學,保障符合條件的勞動者子女公平享有在常住地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