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邁創新社會治理新模式,打造網格化服務管理平臺

群里喊一聲 有事網上解

海南日報記者 高懿

11月30日24時,澄邁縣老城鎮馬村社區華能電廠附近突然傳來一陣陣打樁機的聲音,該社區網格員馬英懷被驚醒后,第一反應就是打開“馬村網格—居民微信群”查看居民們的反映。

“這怎么睡覺啊?聲音也太大了!”“孩子睡著又被吵醒了!”“請求網格長火力支援!”“網格長正在前往,大家不要急,等我消息。”馬英懷看到群里居民們激烈反映后,連忙穿好衣服趕往碼頭,進行調解工作,并在微信群里發送消息,安撫群眾情緒。“問題已解決,大家安心睡覺。”約半個小時后,馬英懷妥善解決完問題,將結果反饋至群里。

在澄邁縣,類似這樣的實例還有很多。“我是11月27日下午,上報市場路路段存在污水排放管道堵塞的情況,11月28日上午就解決了,辦事速度值得點贊。”馬村社區居民馬祖金打開手機微信群,自豪地向海南日報記者展示這件事情的辦理流程。

這樣快的辦事速度,得益于澄邁縣創新社會治理模式,著力解決居民群眾反映訴求渠道不暢通這一“堵點”問題,所打造出的網格化服務管理平臺(以下簡稱平臺)。

今年7月,澄邁縣政法委委托久其軟件公司開發建設平臺,基于企業微信環境下的二次開發,利用“企業微信”的功能與居民群眾“普通微信”建立起連接,構建出一個基于網格—村(社區)—鎮—縣四級管理指揮調度體系的集群系統,通過建立“居民群”的方式,按照“一戶一代表”的原則,將有關問題訴求通過普通微信上報至平臺。網格員根據問題訴求的處理難度,可以直接處理,也可以轉派到上級網格員如縣直部門的一級專業網格員處理。

記者在馬村社區網格微信群中看到,每天的會話數至少上百條,居民們圍繞網格管理、村務事項、政府工作暢所欲言、建言獻策,有什么問題就講什么問題,不回避、不顧慮。

“這說明居民群眾對村里的事情非常關心,無論是大事小事都積極參與討論,看到村里還存在哪些問題都敢于發聲,真正做到‘共事共議’。”馬英懷說,正是在群眾的充分信任和大力支持下,平臺作為基層問題反映和群眾集中議事的重要渠道得以充分展現。

但平臺的建立也并非一帆風順。“一開始群里只有幾十個人,大部分的村民都持懷疑和觀望的態度,也擔心問題反映上來后干部會對群眾有意見,入群積極性不高,但事情在一次組織人員修剪樹枝后,發生了轉機。”馬英懷說,當時接到居民在群里的反映稱,因電廠路附近,樹枝過長影響居民正常行走,請求修建樹枝。“兩天時間,我們就解決了居民訴求,至此之后,不僅有村民主動進群,還會主動幫忙進行宣傳普及。”馬英懷說。

馬村社區的“居民群”是澄邁縣開展該項工作的一個縮影。目前,該平臺已經在金江、老城、大豐、福山、橋頭等5個鎮開展試點工作,納入26個居民網格,覆蓋5600戶,按照“一戶一代表”原則,已有3840戶加入“居民群”。共接收到群眾反映問題101件,已辦結77件,24件正在處理當中。一些諸如水井蓋損壞、樹枝搭電線、路面低洼積水、路燈損壞等問題已經得到有效解決。

“開發建設集群系統平臺來開展網格化服務管理工作,是澄邁縣一個重大制度集成創新,對于進一步完善社會治理體系,提升社會治理能力具有重大意義。”澄邁縣政法委主要負責人介紹說,將全縣居民群眾納入平臺進行統一管理,一方面有利于全方位了解掌握群眾的訴求,另一方面有利于根據某一項工作對居民群眾進行線上全員發動。

下一步,澄邁縣將進一步完善平臺功能,更加突出服務群眾的定位,充分利用平臺發動群眾的便捷性和覆蓋度,縣級、鎮級部門關于基層群眾的通知、公告,均可通過平臺進行發布,直接“一聲喊到底”,避免在上傳下達的過程中出現“中梗阻”現象。

(海南日報金江12月5日電)

標簽: 澄邁 就可 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