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客戶端海口11月30日電(羅江 潘世鵬)一座座村莊煥然一新,一條條公路通向偏僻山村,一個個種養特色產業呈現勃勃生機……歷經脫貧攻堅接續推進鄉村振興,海南三農面貌煥然一新,一幅鄉村振興的新圖景展現在人們面前,為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打下堅實基礎。

資料圖:昌江王下鄉洪水村。記者 陳元才 攝

鄉村蝶變喜迎八方客

“以前都住茅草屋,現在的房子都是政府統一規劃建設的,村里發展旅游業也越來越紅火,經常都有游客過來,村子熱鬧多了。”言語間,滿滿的幸福寫在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縣王下鄉浪論村村民劉燕的臉上。

剛從廣場跳完舞回來的劉燕,一邊往家走,一邊給記者介紹起昔日的村莊:“以前村子太窮了,去趟鄉里要走半天,出山去趟縣里要走一天,當時人們都說‘嫁人不嫁王下鄉’。”

地處霸王嶺國家森林公園腹地的王下鄉,曾是昌江最偏遠落后的黎族鄉鎮,因為交通不便、信息閉塞、基礎設施薄弱,整體發展長期落后于其他鄉鎮。2019年起昌江以建設“中國第一黎鄉”為目標,打造“黎花里”文旅小鎮項目,貧困山區面貌煥然一新。2020年“五一”小長假至今,王下鄉接待游客累計15萬人次,旅游經濟收入突破900萬元。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王下鄉的劇變成為“兩山”理論在海南的生動實踐。

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過程中,海南省以美麗鄉村建設為契機,注重人居環境整治,保護好村莊生態環境資源,著力優化原有的自然景觀,發掘和利用鄉土文化資源,不斷提升村容村貌,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堅持以點帶面,打造有特色、有產業、有內涵的美麗鄉村。

位于瓊海市博鰲鎮南部的沙美村,過去的標簽是“臟亂差”。如今,依托村莊距離博鰲亞洲論壇永久會址4.6公里的優勢,瓊海市打造美麗鄉村,沙美村吸引游客紛至沓來。總投資3.3億元,占地面積約65畝的沙美印象景區,集觀光、體驗、休閑、度假于一體,自2020年12月23日開園以來人氣居高不下。

海南省鄉村振興局副局長楊曉剛表示,當前海南鄉村振興工作主要緊扣“三農”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保持機構隊伍總體穩定、健全,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注重激發群眾內生動力和自我發展能力,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并在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背景下探索走出一條農業農村現代化之路。

特色產業筑強振興引擎

“果實一串串的特別像咖啡,其實是泰國龍貢果”“冰激凌果冰凍后就是純天然的香草冰激凌”“這棵樹動物們最喜歡,大象搖晃樹干將果實搖落,動物們紛紛上前分享,所以叫大象樹”……11月19日,在瓊海市“世界熱帶水果之窗”,海南盛大現代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王俏如數家珍地介紹起種類繁多的新奇果樹。

經過10年的建設發展,“世界熱帶水果之窗”已引進熱帶新奇特水果400多種。2018年以來,公司利用優良品種資源和技術優勢,積極投身產業扶貧和鄉村振興。王俏說:“園區按照4A級景區打造,計劃明年1月對外開放。下一步我們將配合瓊海市打造‘一鎮一品’項目,讓鄉親們共同參與種植特色水果,促進農民增收和村集體經濟發展。”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產業興才能實現農民富。近年來,海南各地因地制宜,將熱帶特色高效農業、觀光農業等有機結合,走一二三產融合發展之路,促進產業增效農民增收,助推鄉村振興。

來到保亭,許多游客都會慕名前往呀諾達熱帶雨林景區。在景區500米外的什進村,也成了新的“網紅”打卡地。在山腳下感受田園環保的酒店,去村史館了解黎村的發展變遷,到“萌寵樂園”欣賞可愛的小動物,小小村莊為游客提供了多元的體驗。家住附近村莊的講解員王麗珍說:“村莊的發展帶來了很多就業崗位,隨著游客的增多,村莊的發展一定會越來越好。”

為著力提升產業、就業幫扶質量,海南省出臺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管理辦法,明確過渡期內銜接資金投入一半以上用于支持產業發展,并通過優化完善項目庫、謀劃儲備到村項目以及采取月調度通報制度,確保項目實施精準、資金支出及時、推進力度更強。

截至9月30日,全省各級財政共安排銜接資金40.23億元,已支出30.14億元,支出進度74.92%;實施項目3603個,已開工3562個、開工率99%,已完工2850個、完工率79.10%。

資料圖:瓊中響土村。記者 陳元才 攝

家門口創業就業“門路”廣

今年8月17日,瓊中鄉控人力資源開發有限公司掛牌成立,在打造瓊中建筑勞務服務品牌,創新建筑勞務用工模式,幫助就業困難人員上崗就業等方面取得積極成效。

“一邊是企業和項目急需用工,一邊是不少村民閑置在家,缺少就業信息渠道,我們打造平臺,搭建用工主體和農民對接渠道并培訓新農人,幫助農民在家門口就業。” 瓊中鄉控人力資源開發有限公司負責同志介紹說。

今年2月,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海南廣播電視總臺《脫貧致富電視夜校》作為全國50個先進集體、兩個受表彰的電視欄目之一,榮獲“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榮譽稱號。這檔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幫助農民朋友從“富腦袋”到“富口袋”的電視節目結出了累累碩果。

看個電視就能脫貧,甚至還能致富?節目中的一個個活生生的案例給出了答案。

通過觀看電視夜校欄目,屯昌縣嶺仔村村民謝進霞學習到了苦瓜種植技術,并在苦瓜節知識競賽中獲得一等獎,獎品是800株苦瓜苗。謝進霞學以致用用心種植、管理這些苦瓜苗,并總結經驗不斷擴大生產,錢袋子越來越鼓。

像謝進霞一樣,電視夜校幫扶帶動的農村創業者就業者,又反過來幫扶帶動身邊的農戶,夜校助農、農戶互助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海南省委副書記李軍在調研中表示,在鄉村振興中,要充分發揮以新鄉賢、新農人等為代表的“新村民”作用,積極引進有情懷、有實力、有責任的市場主體,激發農村發展活力,促進鄉村全面振興。

瓊州大地披錦繡,“農”墨重彩繪新篇。一項項政策扎實落地,基層干部群眾干勁日漸增強,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戰略新藍圖正在瓊州大地徐徐繪就。

標簽: 新華社 海南 看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