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東一位民間收藏家30多年收藏數千件黎族老物件,政府為其建起展示館
以老物件為媒 留住黎族記憶
■ 海南日報記者 周月光
“用木頭、粘土、毛草搭成的谷倉,我小時候見過。”“木棉做的漁網,爺爺曾經對我說起過,原來長這樣。”……
11月19日,樂東黎族自治縣大安鎮西黎村西黎民族文化展示館接待了一批來自抱由鎮保定村的參觀者,都是黎族同胞。館藏的展品勾起了不少參觀者對過去生活的回憶。
位于樂東大安鎮西黎村的西黎民族文化展示館。海南日報記者 武威 攝
海南黎族同胞過去的生活是怎樣的?在西黎村民族文化展示館,或許能找到答案。展示館收藏的老物件,記載了海南黎族傳統文化,見證了黎族村莊的發展變遷。
西黎村民族文化展示館坐落西黎村中央。西黎村是一個黎族村莊,距離樂東縣城7公里。展示館里,有女性裝飾品、生活器具、農耕工具、紡織工具、狩獵武器、多種黎錦以及紋身工具等各種黎族同胞使用過的器物,有數千件之多,涵蓋黎族同胞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西黎民族文化展示館展出的黎族陶器。 海南日報記者 武威 攝
“黎族沒有文字,黎族的歷史和文化,體現在代代相傳的物件上,一條筒裙,一支鼻簫,一把弓箭……每一件器物都承載著過往黎族同胞生活的細枝末節。”展示館的負責人王秀芹說,比如,從黎錦的各式圖案上可以了解到黎族的生活方式、道德習俗、信仰和禁忌等。
王秀芹是樂東縣抱由鎮保定村人,她從18歲開始收集黎族老物件,至今已經堅持30多年。西黎民族文化展示館里的數千件老物件,全部來自她的個人收藏。2012年她嫁到大安鎮西黎村時,嫁妝拉了一車又一車,都是她多年收藏的寶貝。2019年,樂東縣政府在西黎村為王秀芹的藏品修建了這個展示館,上下兩層近400平方米。
如今,當地的黎族百姓已經擺脫貧困,靠發展多種產業過上了增收致富的好日子,很多老物件已經逐漸被淘汰了。“這些老物件體現了古老的黎族文化,有重要的歷史價值。收藏這些老物件并展出,對我來說是件很有意義的事。”王秀芹說。
樂東縣委宣傳部有關負責人說,西黎民族文化展示館已經成為樂東的一張文化名片,一個教育基地,每天都有不少游客前來參觀。
(海南日報抱由11月26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