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中:
因地制宜推產業
品牌興農強發展
點擊觀看視頻
白沙:
產業布局多點開花
電商助力鄉村振興
打安村鄉村振興工作隊隊員吳俊才介紹蘭花種植情況。新華網發(張帆 攝)
“我們這里主打的是文心蘭,每株一年可開花兩次,花期較長,比較受市場歡迎,基本上供不應求。”11月17日,在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縣打安鎮打安村長嶺蘭花種植示范基地,打安村鄉村振興工作隊隊員吳俊才向“鄉村振興看海南”央媒自貿港行活動一行介紹道。
2019年以來,打安鎮政府多地考察,引進蘭花種植產業,幫助村民脫貧致富。
打安村蘭花種植基地里綻放的蘭花。新華網發(張帆 攝)
吳俊才介紹,長嶺蘭花種植示范基地采取了“黨建+基地+合作社+貧困戶”的發展模式和“村委會+合作社+貧困戶”合作模式,由安定種養專業合作社牽頭統一經營管理,年底分紅。打安鎮建檔立卡貧困戶796戶3388人通過資金入股,納入蘭花產業項目。目前基地有11個大棚種植25萬株蘭花。合作社負責管理維護,鄉村振興駐村工作隊負責監督指導,基地根據當季需求,雇傭鄰近農戶參與日常養護,并培養一批蘭花產業技術工人,以此帶動就業,促進農戶增收。此外,該村還引導群眾樹立“小庭院也有大文章”的庭院增收理念,鼓勵村民在自家門前種植蘭花,并雇請技術員上門傳授蘭花培植技術,讓更多的村民分享蘭花產業的“紅利”,增強村民發展庭院經濟的信心。
今年以來,白沙還堅持把發展產業作為鞏固脫貧成效、提高脫貧質量、落實防返貧措施的治本之策,充分發揮“造血”功能,推進產業項目建設,穩步推進脫貧戶增收。
當天,在白沙牙叉鎮新海府生態鴿養殖基地,飼養員王桂玉正穿梭在一排排鴿籠之間,忙著撿鴿蛋,調鴿崽。“我是2019年進廠學習飼養鴿子,每天工作8、9個小時。”據了解,王桂玉是什奮村村民,此前在家務農,主要收入來源是割膠,如今,在養殖基地當一名飼養員,每個月平均能有五六千元的收入。
飼養員王桂玉在鴿棚里調鴿崽。新華網發(張帆 攝)
“該項目占地面積40畝,項目運營采取‘政府+貧困戶+企業’模式,總投資1937萬元,飼養規模3萬對種鴿,年出欄乳鴿可達50萬只以上,每日銷售量達2000只左右,主要銷往海口及內地,截至目前,2021年的銷售額已有100多萬元。”牙叉鎮黨委委員、副鎮長符永興介紹,牙叉鎮還計劃啟動第二期養殖種鴿項目,擴建面積30畝,除了新建屠宰場,還將增加20000對種鴿的飼養,投入資金500萬元。二期項目建成后,將進一步擴大周邊村集體經濟收入,同時吸納周邊村民邊務工邊學習養殖技術,為發展庭院經濟養鴿產業提供農村技術人才。
白沙縣鄉村振興局局長陳柏戰介紹,今年以來,白沙探索出一條“穩膠、擴茶、擴藥、創特色”的產業發展路徑,通過推進產業高質量發展,打造更強勁的農業。同時,白沙將繼續通過電商平臺幫助農戶指尖創業,強化“造血”功能,截至2021年10月底,白沙電商已累計銷售助農產品6744.23萬元,帶動農戶增收26172人次。
瓊海:
小鄉村煥發大生機
海南積極探索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鄉村振興新模式
11月19日電 記者 邢東偉 通訊員 張欣昱 海南瓊海市博鰲鎮沙美村坐落于金牛嶺山腳下,面朝生態濕地沙美內海,依山傍水,九曲江和龍滾河將村莊圍繞。2017年,沙美村開始美麗鄉村建設,短短幾年時間,村里的居住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房屋翻修一新,網絡、自來水進村入戶,全村污水實現了集中處理,并且打造了集觀光、休閑、度假、體驗為一體的美麗鄉村。
沙美村美景
據了解,沙美村全村常住人口522人,2019年,全村經濟年收入1000萬元,其中全村旅游年收入238萬元,村民人均從旅游業中獲得年收入3000元。
沙美村的蝶變,是海南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的一個縮影。
“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把沙美村打造得更好,爭取打造成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一個樣板。”沙美村鄉村振興工作隊隊長兼駐村第一書記石豪斯對記者說。今年7月,石豪斯來到沙美村,開啟了他的駐村書記兩年任期。疫情期間,沙美村村民經營的民宿生意受到了影響,石豪斯輾轉了解到,可以通過線上經營平臺特定活動的渠道,來幫助村民進行推廣,沙美村50間民宿上架一個小時內被秒殺一空。
游客在木瓜樹前拍照留念。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海南省鄉村振興局副局長楊曉剛表示,當前海南鄉村振興工作主要緊扣“三農”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保持機構隊伍總體穩定,健全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注重激發群眾內生動力和自我發展能力,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并在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背景下探索走出一條農業農村現代化之路。
未來,海南省鄉村振興局將進一步支持脫貧地區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深化消費幫扶,促進農民增收,進一步擴寬就近就地就業渠道,因地制宜開發并管理好鄉村公益崗位,優先安置有特殊困難人員務工。
澄邁:
小福橙 大產業
“澄邁福橙”是澄邁優質品牌農產品的代表,也是該縣 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大力培育的品牌農產品之一。日前,記者在澄邁縣偲林農場看到,眼下正是福橙豐收的季節,工人們忙著進行采摘、選果、裝運,一箱箱澄邁福橙運往外地。
偲林農場只是澄邁縣福橙種植基地之一,澄邁現有171個福橙種植園,其中91個果園掛果,掛果面積約6000畝。近幾年,該縣平均每年新增福橙種植面積2000畝至3000畝,全縣福橙產量不斷攀升。
近年來,澄邁在鄉村振興工作中,通過鼓勵農戶和種植企業種植、銷售福橙,盤活橙園發展觀光采摘旅游,用一顆小福橙托起富民大產業,走出了一條符合當地實際的特色農業發展之路。
點擊觀看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