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報牙叉11月17日電(記者曾毓慧)11月中旬,在白沙黎族自治縣青松鄉,又迎來一年山蘭旱稻豐收時,為了讓更多的人知曉海南黎族山蘭旱稻的農耕文化,進一步提升“啦奧門”山蘭文化節特色民族品牌活動影響力,2021年白沙“啦奧門”山蘭文化節活動將于11月21日在青松鄉擁處村啟幕。

稻穗金黃,粒粒歸倉。據活動主辦方介紹,“啦奧門”在黎語中是“慶豐收、吃新米”之意,今年白沙“啦奧門”山蘭文化節活動安排可謂亮點紛呈,民族特色更加濃郁。按照安排,活動現場將設置豐收大道入場歡迎儀式、“非遺”印象展、“啦奧門”山蘭文化節活動開幕儀式、祈福祭祀儀式、趕山體驗黎族農耕文化、稻田實景演出、“建黨百年迎盛世 山蘭稻香慶豐年”主題節目表演、豐收長桌盛宴、消費助農集市九大主題活動。到時,八方賓朋在相聚白沙共享黎族同胞山蘭豐收喜悅的同時,還可在“茶·陶”“錦·繡”“竹·藤”非遺展區觀賞非遺傳承人展示技藝、作品及商品。

一株山蘭旱稻,穿越了千百年的榮光歲月,也書寫了一部屬于海南黎族百姓的農耕文化歷史。據悉,山蘭旱稻是黎族先民在長期的農耕生活實踐中篩選,根據海南的獨特自然生態環境而培植出來的旱稻品種,為“一年一造”,畝產量僅為200余斤,但營養價值很高,自古以來就是海南黎族同胞接待賓客的佳選。作為山蘭旱稻的豐產地,白沙青松鄉位于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霸王嶺片區的東側,每到山蘭稻收獲的季節,當地黎族百姓就會舉辦盛大的“啦奧門”慶豐收活動,感恩大自然的贈予。

白沙青松鄉政府有關負責人介紹,經統計,今年全省山蘭稻種植面積大約有8000畝,而白沙青松鄉山蘭稻的收成面積約為3500畝。近年來,得益于白沙縣委、縣政府的支持,以及海南日報報業集團大力的策劃宣傳,白沙深度挖掘山蘭文化內涵,講好山蘭文化故事,讓山蘭旱稻迅速成為白沙生態農業的“明星產品”,白沙“啦奧門”山蘭文化節品牌活動也日益定型成勢,青松鄉山蘭稻每年的種植規模也從最初的寥寥不足1000畝,逐年增至近4000畝,已成為白沙打贏脫貧攻堅戰與提速鄉村振興的支柱產業之一。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啦奧門”慶豐收習俗于2017年已躋身白沙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目前正在著手申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本次活動由白沙縣委、縣政府、海南日報報業集團主辦,白沙縣委宣傳部、白沙旅游和文化廣電體育局、白沙青松鄉政府承辦,白沙縣電商中心、白沙縣供銷合作聯社協辦,海南惠農慈善基金會為本次活動特別支持單位。

標簽: 將于 文化節 日啟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