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人才強市”計劃、堅持引育結合……三亞高層次人才總量持續增長

筑巢引鳳來 固巢留鳳棲

海南省委人才工作委員會近日評選出6個2021年“海南省優秀人才團隊”,三亞占據半壁江山,其中的兩個國際先進人才團隊全部花落鹿城,才聚天涯引發廣泛關注。

三亞著力打造自貿港建設標桿城市,重點產業提質增效,人才是基礎也是關鍵。三亞積極實施“人才強市”策略,以人才資源驅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筑巢引鳳,引育結合,高層次人才紛至沓來。

引鳳筑巢,發揮人才優勢

剛拿到永久居留證,我省B類人才、隆平生物技術(海南)有限公司總經理呂玉平開心不已,“這下終于可以安心在三亞創業搞科研了。”

作為國際知名的糧油作物生物技術芯片研發專家,呂玉平2019年被推介到三亞進行創業。短短的兩年時間,公司迅速成長為估值超過10億元并具有行業獨角獸企業潛質的高科技種企,這離不開三亞對人才工作的鼎力支持,對此呂玉平如數家珍:“三亞以全球動植物中轉基地的平臺幫助企業進口了急需的科研玉米種質資源;支持團隊申報首批‘雙百’人才團隊,積極幫助其申請省級人才主管部門出具辦理永久居留證的推薦函……”

吸引人才,乃至吸引人才團隊,三亞加大招才引智的力度,呂玉平絕非孤例。省內首個面向全球公開選聘的國際高端管理人才、來自香港的葉家霖,成為三亞最年輕機構——三亞市旅游推廣局的“一把手”,將在未來三年內帶領團隊扛起三亞旅游轉型升級的重擔;深海油氣領域的知名專家周國強帶著國內領先的實驗室團隊進駐三亞海洋油氣研究院,助力鹿城深海產學研用一體化發展;來自國內11所重點高校的1161名研究生進駐三亞崖州灣科技城,深耕深海科技和種業科技……

三亞市委組織部有關負責人透露,為做好重點產業、行業的人才引育工作,三亞堅持需求導向,推動12個重大人才工程;全面梳理全市經認定的高層次人才及國家、省、市重點項目人才入選情況,重點收集整理其中678人次詳細信息,初步建立優秀人才數據庫;在全市范圍內開展“候鳥”人才、國際人才情況調查,收集整理936名“候鳥”人才、122名外籍人才、115名國際學生、164名留學人員和10名港澳臺人才信息,進一步完善城市人才信息庫;不斷鞏固深化職稱制度改革成果,構建三亞職稱數據庫信息平臺。

筑巢引鳳,人才智匯創新

作為首批海南省優秀人才團隊——國內領先人才團隊的入選者,由海南省“杰出人才”“萬人計劃”領軍人才趙瑋領銜的深海立體觀測與信息服務團隊立足三亞,在海洋技術裝備研發、深海立體組網觀測、海洋環境信息服務等領域,取得驕人業績。

“團隊隸屬于中國海洋大學三亞海洋研究院,扎根在三亞崖州灣科技城。得益于園區深海產業的不斷發展,我們也快速凝聚了一批相關領域的老中青高端人才。”趙瑋表示。

抓好重點園區這個自貿港建設的重大功能平臺,三亞積極打造人才培育高端平臺載體。今年以來,三亞全市新增市場主體同比增長近九成;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一周年期間,三亞直接招商引資企業達1825家,中國種子集團、中國農科院、百勝集團等一批世界500強企業、“國字號”大所大院落戶重點園區,吸引產業人才集聚。

“除了發揮園區匯聚人才的功能,三亞還先后設立21家院士創新平臺,成立7個國醫大師工作室、2個國家級‘名校長(學科名師)工作室’、2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家省級高新技術產業園、5家‘海智計劃’工作站、1家省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建成‘天涯創客’等2家科技企業孵化器和6家省級眾創空間,3家省級‘候鳥’人才工作站,為各類人才搭建干事的平臺。”三亞市委組織部有關負責人透露。

在做好平臺建設的同時,三亞著力完善制度支撐,為人才干事創業提供保障。在市級層面不斷完善頂層設計,出臺《三亞市落實“百萬人才進海南行動計劃”實施方案(2018-2025年)》《三亞市人才發展“十四五”規劃》兩大綱領性文件;圍繞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及引進創新創業人才等工作,先后出臺了人才住房保障實施細則、專項事業編制使用管理辦法及崗位設置、市委聯系服務重點專家工作實施細則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最大程度構建了市、園區聯動的良好效應,立起全市人才工作的“四梁八柱”。

近悅遠來,構建人才樂園

近年來,三亞在人才工作中始終以人才需求為導向,不斷開展流程優化和制度創新。開設外籍人才工作、居留許可聯審聯檢窗口,縮短業務辦理時限;疏通軍隊退役及外省派駐三亞專技人才流動堵點;人才政務服務“單一窗口”試行網上辦理,著力精簡流程提高辦事效率……一批務實的政務服務舉措,極大優化三亞人才公共服務環境。

著力為人才解難題,發力為人才優保障。目前,三亞積極打造“近悅遠來”良好生態環境,為人才安居樂業和建功立業提供保障。

健全優化人才服務機制。安排17名市領導聯系124名重點專家,推動黨委聯系服務重點專家工作制度化、常態化;在重點園區、科研機構等設立22個人才工作站,建立起覆蓋人才聚集單位的人才服務工作網絡;組建一支有120家重點單位組成的130名聯絡員隊伍,實行專崗對接、專人對接、精準服務;實行高層人才認定、人才租(購)房補貼網上審批辦理,打通人才服務“最后一公里”。

全面落實人才服務政策。給予符合條件的人才發放租(購)房補貼,并在安居型商品住房項目建設中配建人才公寓,統籌安排部分人才子女入學,協調高層次人才配偶就業;落實個人所得稅政策,870名高端緊缺人才減免稅額7632.63萬元;在4家市屬三甲醫院開通高層次人才就醫綠色通道,為高層次人才提供免費健康體檢服務。

完善謀劃人才發展戰略。謀劃編制市場急需緊缺人才目錄,形成人才需求預測和宏觀調控機制,保障和擴大園區、科研院所、醫院、企業等用人單位在人才引進、培養、使用、評價、激勵等方面的自主權;在編制和規定的崗位設置結構比例范圍內,允許公益二類事業單位自主決定合理配置各類各級崗位,對符合規定條件的人員,實行協議工資制、年薪制、項目工資,探索在事業單位設置特設崗位引進急需緊缺的高層次人才。

建好人才“蓄水池”,優化人才發展生態,才聚天涯,智促發展,三亞正呈現“招才引智與產業導向同源共流”的發展新氣象。

(海南日報三亞11月11日電)

一圖讀懂 | 海南自貿港高層次人才申請流程與政策紅利

標簽: 人才 高層次 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