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日報記者 孫慧

入冬時節,是冬季瓜菜種植生產的關鍵時期。11月8日,在三亞市大隆水庫下游不遠處,崖州區抱古村的村民們正忙著在農地里開墾種菜,公路旁的水渠里流水嘩嘩,流到了農田菜地里,滋養著莊稼成長。

水庫是控制河流水系的重要控制工程,發揮著防洪安全、農業灌溉及保障生活用水的重要作用。近年來,在省水務廳的指導下,三亞著力推進水庫標準化建設,提高水庫山塘等水利設施運營管護效率。

11月8日下午,全省水庫標準化建設現場會在三亞市舉行,全省18個市縣(不含三沙市)水務工作人員來到三亞市的大隆、土壤、赤田水庫,考察、學習如何推動水庫標準化建設,擰好河流水系安全“閥門”, 呵護我省綠水青山家園。

三亞崖州區大隆水庫。海南日報記者 武威 攝

管理運營水平提升

機房配備空調降熱保溫

11月8日下午,在三亞市海棠區赤田水庫,干凈整潔的大壩道路兩旁豎立著路燈和監控攝像頭,每隔幾十米遠就有警示標識牌、配置公示牌,提醒著大家,這里是重要飲用水源地保護區域,禁止垂釣、游泳、傾倒垃圾等行為。

水庫是承擔社會供水、灌溉和防汛的重要水利設施,不僅要重建設,更要重管理。近年來,三亞市在水庫運行管理中全面實施標準化建設,使得水庫運行管理煥發新生機。

目前,三亞全市86宗水庫已全部建成標準化防護墻、物料池、水雨情和壩頂路,并規范配置公示牌、警示標識牌,完善水庫可視化視頻監控、照明及通訊設備供電設施。今年三亞還將按照省水務廳提出的水庫標準化建設“四通”“五化”“兩保”要求,繼續完善包括水庫防汛標準化“硬件”設施,包括通水、通電、通廁,統一水庫水位尺、管理房及啟閉機外立面等,打造更多標準化授牌水庫。

在赤田水庫的設備機房內,海南日報記者看到,運行設備都被安置在玻璃隔間內,并配備有空調降熱保溫。“三亞常年炎熱,溫度過高對設備的消耗損壞很大,所以我們給設備都配備了空調。”赤田水庫相關負責人介紹,為保障設備專業標準運行,每臺設備上都有專用二維碼,掃二維碼可追溯到設備維護責任人,以及維護運行記錄。

第三方專業化管理

小型水庫有了專業管護員

“以前我們的防汛物資都不敢就這么放在屋里,這樣肯定會被偷走的。現在24小時有人值守,還有攝像頭監控,加上大家的防汛安全意識提高了,沒人敢來偷了。”11月8日,在三亞市天涯區土壤水庫的防汛庫房內,靴子、雨衣、防潮袋等防汛物資碼得整整齊齊,天涯區農業農村局局長孫發藝對記者說。

土壤水庫是典型的小型土壩水庫,分散在農村地區,日常的巡查、維護管理容易缺位。而這樣的小型水庫在三亞還有很多。如何做好小型水庫運行管理,是我省提高水庫管理水平的一塊“硬骨頭”。

三亞市深化小型水庫體制改革,厘清小型水庫產權和責任,把小型水庫管護資金納入市、區兩級預算,管護員實施基礎工資加績效工資方式,最高月工資3500元/人。

天涯區率先實行“業主+專業管理單位+水庫安全員”小型水庫管護模式,即向第三方購買服務,由第三方與管護員簽訂聘用合同,解決管護員五險一金等勞動保障問題。第三方組織招聘、培訓、上崗考核,建設一支專業化管護員隊伍。

“天涯區每個山塘、水庫都有管護員,像土壤水庫配了兩名管護員,他們都是經過專業培訓的,24小時輪流值班。”孫發藝介紹,管護員由第三方公司勞務派遣,政府水務部門負責季度、月份兩級考核,管護員工資由基礎工資和績效工資構成,考核與績效工資掛鉤,推動管護員把管護責任落實到位。

加大信息化建設

水庫可遠程監控智慧管理

在大隆水庫,樹立在壩體綠坡上的圓頂石柱引起了記者的注意。“這是工程安全監測自動化系統設備,是監測大壩壩體有無下沉、變形的情況。”大隆水庫工作人員介紹,大隆水庫在大壩及溢洪道設置了36組表面變形監測點,采集大壩安全監測數據,依據這些數據對大壩的滲流、變形、抗震穩定等安全情況進行分析,為大壩運行管理和防洪調度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三亞還以科技引領信息化建設,在水庫建立水雨情自動測報站點、視頻監控系統、離網發電系統、山洪災害系統,以及安裝“水庫管家”APP,全面提高水庫設施運行管理精準效率。

在大隆水庫,大隆電站集控及遠程監控系統可通過手機APP查看,達到電站無人值班、少人值班的預期目標。此外,大隆水庫在電站運維中實現機器人智能巡檢,并采用無人機對水源地航拍巡查,快速掌握水庫保護區域內違章違法情況。

三亞市在全省2019年至2020年度全省水利建設高質量工作考核中被評為A級,區間水庫、臘田水庫獲得“海南省防汛管理標準化水庫”稱號。

省水務廳相關負責人介紹,在三亞舉行水庫標準化建設現場會,以及舉辦全省水庫標準化建設培訓,是全面提升我省水庫標準化建設的動員部署會。希望各市縣水務部門繼續總結推廣水庫建設管護方面可復制可借鑒的經驗做法,引領全省水庫管護工作健康持續發展。

(海南日報海口11月9日訊)

標簽: 山塘 水庫 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