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1月1日消息(記者鐘寧 攝像晁聰)隨著水稻成熟期到來,海口市瓊山區紅旗鎮墨橋村的稻田遍野金黃,微風吹過,稻浪翻涌,一派豐收景象。近年來,海口市瓊山區紅旗鎮墨橋村依托海南發展南繁育種的天然優勢,打造“瓊山福稻”品牌,逐步摸索出一條致富增收之路。
瓊山福稻基地 央廣網發 晁聰 攝
墨橋村委會常住人口1119戶,總人口4667人。據墨橋村黨支部書記黎積書介紹,墨橋村土壤肥沃,水源豐沛,曾是海口遠近聞名的“糧倉”。但是近年來,由于水稻種植成本不斷增加、經濟效益低,大量勞動力外出務工,村里出現大面積的耕地撂荒。
2019年,墨橋村攜手企業開始推廣種植高品質雜交水稻,經過小范圍的試驗后,墨橋村和企業簽訂了5500畝生態優質水稻訂單。為了讓村民安心種植水稻,企業采取訂單模式,免費給村民發放1.4萬斤稻種,并承諾以每斤1元的保底價格進行統一回收銷售。自此,墨橋村以“黨組織+企業+合作社+村民”的合作方式布局產業鏈,打造“瓊山福稻”品牌。目前已建成瓊山福稻項目基地,實現年產1500斤/畝,年增收500元/畝。
瓊山福稻基地 央廣網發 晁聰 攝
村民鄧景華說:“我家祖祖輩輩都種水稻,以前種水稻產量不高,掙不了多少錢,現在村里引進了合作公司,免費發種子,還會提供機器設備幫助我們耕田、收割,收割后由公司統一收購運到加工廠烘干處理。大家的積極性都提高了,收入也增加了。”
瓊山福稻基地 央廣網發 晁聰 攝
水稻田中,帶有標識的稻田格外醒目,那分別是袁隆平院士團隊的“雜交水稻雙季畝產3000斤超高產栽培技術示范”項目試驗田,和謝華安院士擔任首席科學家的“高產高效再生稻品種篩選及生產技術的應用示范”項目試驗田,此外還有五田家試驗田,這些試驗田將新的管理種植理念和技術傳授給本地村民,為培育篩選優質稻米提供更多科技力量。
五田家控股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白鳳珍介紹,試驗田主要用于試種高品質水稻,種植過程中如果水稻抗倒伏性、高產、防病蟲害等特征明顯,口感好,就會進行大力推廣,幫助村民致富增收。
瓊山福稻基地 央廣網發 晁聰 攝
如今的墨橋村,已告別“良田撂荒”的歷史,瓊山福稻生態米種植基地也成為“絲路海口·田園綜合體”國家級建設試點項目所在地,同時還是紅旗鎮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示范田洋之一。當地政府結合“瓊山福稻”品牌推出“瓊山福稻旅游文化節”,帶動鄉村旅游消費,豐富產業結構。
瓊山福稻基地 央廣網記者 鐘寧 攝
談及未來發展藍圖,黎積書充滿期待:“接下來,我們希望依托當前的合作模式,進一步提高集約化程度,通過集體經濟流轉土地,把土地托管給村委會或者公司,統一耕種、統一收割。這樣不僅可以將村民從農業生產中解放出來,讓他們成為技術員、管理員,變成知識型農民,還能打造水稻公園,開展特色農旅活動,打造餐飲服務業和鄉村民宿產業,與學校合作建立戶外實踐基地,定期開展研學體驗活動,吸引游客前來觀光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