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日報記者 昂穎
“我能不能和新同學建立友誼?如何和師兄師姐交流?”“我能否和宿舍室友相處融洽?有分歧怎么辦?”“不知道怎么開始集體生活,如何迅速適應新的環境?”近期,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部針對大一新生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新生們對大學生活最擔心和顧慮的話題中,“人際交友”占比最高,達71%。海南日報記者近日對此話題進行采訪。
今年九月,海南高校大一新生開啟校園新生活。通訊員 司甜樂 攝
大一遭遇人際交往“攔路虎”
“來到大學才發現這里‘臥虎藏龍’。一些同學在學生會招新面試中自信地侃侃而談,我既羨慕又有些自卑。”海南大學大一學生林姜(化名)告訴記者。林姜是獨生女,第一次離開家鄉來到陌生的城市上大學。這兩個月來,性格內向、自尊心很強的她,發覺自己在大學里的社交能力明顯不足,產生了很大的心理落差。因為不善言談,她一直都沒有在學校里交到好朋友。
海南師范大學大一學生小張平時記性不好,經常丟三落四。上個月,小張不小心弄丟了宿舍鑰匙和室友借給她的電動車鑰匙。此后每次外出時,一位室友總會叮囑她:“鑰匙帶了嗎”“別再丟啦”。小張告訴記者,“我不是故意弄丟鑰匙的,為什么每次都要這樣叮囑?我現在都不想和這個室友說話了。”
據了解,大學生主要存在學業、情感、人際交往、戀愛、職業生涯規劃和自我認識六個方面心理健康問題。其中,大一新生因為剛到校園,很多人會在生活適應、學習、宿舍人際關系等方面存在心理健康問題。
“部分初入校園的大一新生容易在人際交往時出現敏感和自卑心理,進而封閉自己。”瓊臺師范學院大四學生林旭建議,大學階段是學生們增進了解、相互學習、取長補短的重要階段。大一新生應客觀認識自己的優點和缺點,既要正視自己的不足,也要看到自己的長處。與人交往時,可以先從自我介紹、主動交談開始,多關注和了解對方的興趣點,以坦誠相待的態度收獲友誼和信任。同時,尊重別人和自己的差異,學會善意理解同學的言語行為。遇到問題時要多包容,不要把同學的好意視為惡意。
“有些新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較弱。生活中要學會尊重別人與自己的差異,允許他人自由表達,也要采取比較合理的方式說出自己的訴求。對于性格外向的同學,可以開誠布公直接溝通;對于內向或好面子的同學,可以用委婉的方式去交流。”海南大學大四學生楊延鈞建議。
近日,海南大學大一新生在教室里晨讀。資料圖
如何面對“不靠譜”的室友?
海南大學大一新生小王最近很郁悶,兩名室友經常打游戲到深夜。“我有早睡早起的習慣,一般晚上11點前就睡覺了。”小王提醒室友打游戲時要戴耳機,不要影響同學休息。但是,兩名室友不僅不聽勸告,還很不高興。小王只能買來床簾、眼罩和耳塞,但是睡眠質量依然不佳。“他們一點也不考慮別人的感受,太我行我素了。”小王告訴記者,他準備跟輔導員溝通,希望能換到別的宿舍。
瓊臺師范學院大一新生小韓與5名同學住一間宿舍。剛開始,他們相處挺融洽,但是很快就在打掃衛生這個問題上發生了矛盾。小韓愛干凈,平時都會主動打掃,并將垃圾帶到投放點丟棄。后來,她發現室友沒有主動打掃衛生和丟垃圾的習慣,這種行為讓她很生氣。
據了解,在眾多引發大學生人際交往心理問題的因素中,宿舍矛盾較為普遍,也相對突出,其具體表現為:作息習慣不一致,有些學生習慣早睡,有些則習慣晚睡;有些學生對其他同學的生活習慣、言談舉止看不慣,彼此不認可;有些學生不愿承擔宿舍共同打掃衛生等公共義務,也會引起糾紛。宿舍關系如果處理不好,會引發大學生的心理困擾。有些學生因為宿舍關系不好,會感覺大學四年過得很不開心。
“在宿舍里,要勇敢地表明自己的立場,如果礙于面子一直忍住不說,時間久了矛盾會越積越多。”海南師范大學大四學生宋文煒建議,針對室友打游戲的問題,可以與其他室友一起與他們聊聊,用關心的語氣、“小玩怡情,大玩喪志”的道理進行勸說,建議他們改變不良的作息習慣。
“針對宿舍衛生問題,最好的解決方式是同學們既要相互理解,也要制定相應的衛生規章制度。”海南大學大四學生嚴凱締建議,每天的寢室衛生最好由兩名學生共同負責,可以將勤快的同學和較懶散的同學分為一組,明確誰負責掃地拖地,誰負責倒垃圾。如果有些同學臨時有事不能打掃衛生,其他同學也可以主動幫忙,“樂于助人、不斤斤計較,也是建立和諧人際關系的重要方法。”
如何巧織人際關系網?
“大學新生的人際關系質量直接影響他們的情緒和學習、生活質量。”海南師范大學心理學院副教授劉海燕認為,有些大學新生性格內向,缺乏交往的主動性和技巧,不懂得變通,顯得很不合群。如果他們此時沒有可以傾訴的對象,自身焦慮的情緒未能得到及時緩解,心理壓力會越來越大,容易產生壓抑、冷漠、猜疑、退縮、回避、畏懼、敵對等消極情緒和內心體驗,嚴重影響自身心理健康。
“由于初入大學校園,部分大一新生在生活適應、人際關系等方面存在心理問題。而新生家長大多只關注孩子的學業問題,對人際交往問題關心較少。”劉海燕建議,剛入學的幾個月里,新生家長應多關注孩子的人際交往問題。如果孩子出現了適應障礙,要多鼓勵孩子提升人際交往的自信心,增強孩子與同學、老師溝通交流的勇氣。
“由于性格、愛好、生活習慣不同,部分新生在人際交往過程中出現一些小問題是正常的,不用過于緊張。”海南師范大學新聞傳播與影視學院輔導員李唯正表示,有些新生內心過于敏感,對別人的言語行為過于在意,稍微有點不合自己的心意就會覺得很受傷。其實,有時對方這么做往往是無心的,耿耿于懷只會加劇雙方的誤解。珍貴的友誼是在一次次包容和寬容中建立起來的,要學會傾聽對方的心聲,寬以待人,尊重對方的處事方式,多換位思考。
劉海燕表示,遇到人際交往障礙的大一新生,應努力克服自卑心理,提升自信心;敢于表達自己的觀點、意見和見解,學會與他人合作,培養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同時,積極參加學校社團活動,這不僅有助于減少人際交往的心理不適感,也能讓大學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人際關系網越織越大。此外,學會心理調適、尋求專業心理咨詢幫助,都有助于大學生從自我中心里走出來,積極面對人際交往中的問題。遇到抑郁癥傾向較為明顯的學生,建議他們尋求更加專業的醫學治療。
小貼士
四大法則助你
走出人際困擾
心理專家建議,存在人際關系困擾的大學生,要學會走出自我中心,在生活中可以遵循以下這些法則和方法:
若想別人怎樣對你,你要先怎樣對別人,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達而達人
站在他人立場,以別人需要的方式對待他,而不是自以為是地幫助他,因為對方可能并不需要你這種幫助
要多寬容。學會善意理解他人的言語行為,不要把他人的好意視為惡意
要學會感激,好好珍惜大學同窗的緣分。同學為你做的事要心存感激,不要認為是理所當然的,或者認為是小事就不值得感激
制圖/許麗 文/徐珊珊
標簽: 教育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