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江東大道旁,千畝撂荒地經過改造后變身高標準農田,高品質水稻迎來收獲季;在遼闊的東寨港紅樹林旁,美麗鄉村遍地開花,守護好生態,探索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新路子;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工作融入鄉村振興,著眼于凝聚群眾、引導群眾,以文化人、成風化俗,涵養鄉村文明風氣……

海口江東新區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全域推進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著力改善農村面貌、補齊農村基礎設施短板、建立健全農村長效管護機制,扮靚鄉村“顏值”,培育壯大特色產業,不斷提升鄉村治理水平,扎實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繪就出一幅幅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美麗鄉村新畫卷。

6月27日,游客在仲愷村仲愷戲臺打卡拍照。(資料圖) 海口日報記者 康登淋 攝

海口日報記者 曹馬志

特約記者 梁崇平

通訊員 王聘釗 陳尾嬌

共建共享生態宜居美麗鄉村

徜徉在海口江東新區演豐鎮山尾頭村,連片的紅樹林常年綠蔭蔥蔥,青磚外墻,花枝小院,既有漁家風情又具江南格調;既可以體驗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詩意,也可以走村串戶感受瓊北漁家生活。

“我們村變了,越來越美,一點也看不出以前臟亂差的樣子。”看著眼前的美麗景象,村民符尊舍回想起昔日的村容,不禁感慨鄉村蝶變的魅力。曾經,村子沒有一條像樣的水泥路,都是泥土路,道路坑洼不平,晴天一身土、雨天兩腳泥。

環境就是民生,干凈漂亮,村民才能住得舒服。為扎實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美蘭區政府、演豐鎮政府投入專項經費用于山尾頭村美麗鄉村建設,進行基礎設施配套改造,統籌實施村道改造、廣場硬化及停車場、文化室、村莊亮化、給排水系統、綠化景觀提升等工程。目前,山尾頭村正逐漸成為一個集旅游、觀光、度假為一體的江東新區鄉村旅游著名景區。

不僅是山尾頭村,隨著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配套的不斷投入,江東新區各鄉村持續開展村莊環境綜合整治,利用“四旁四地”種植樹木,推進創建村莊形式村莊園林化、庭院林果化、道路林蔭化,建立健全農村長效管護機制,進一步改善了當地村民的生活環境。

2月16日,市民游客在海口江東新區“海南控股·瑤城民宿”參觀游覽。(資料圖) 海口日報記者 康登淋 攝

值得一提的是,鄉鎮環衛一體化改革后,由京美公司負責對江東新區轄區內各鎮墟、農村進出道路兩側、溝渠河道、公共活動區域等進行拉網式排查清理,整治農村垃圾亂堆亂放、污染環境等問題。同時,積極開展入村入戶宣傳,持續強化垃圾分類意識,扎實推進垃圾分類項目的落實。

呵護美麗鄉村,融入日常管理。為了持續改善人居環境,美蘭區每月開展農村人居環境衛生考評,通過組織區各相關職能單位組成農村環境衛生考評組、“各鎮交叉檢查”的方式進行全面督查及量化評分,實地察看各鎮、村的環境衛生宣傳、管理、村莊三堆清理、河道溝渠清潔、村民院落整潔等情況,重點檢查農戶院落衛生、圈舍衛生及糞便處理、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等方面。同時,每月組織召開工作總結會議,根據考評結果排名進行表彰通報,將教育引導與制度約束相結合,褒揚先進、批評后進,對評定的“文明衛生鎮”表彰獎勵,提高鎮、村、村民榮譽感和參與積極性,共建共享生態宜居的美好家園。

文明實踐涵養江東文明鄉風

群眾在哪里,文明實踐就延伸到哪里。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建設以來,美蘭區著眼于凝聚群眾、引導群眾,以文化人、成風化俗,因地制宜盤活閑置資源,靶向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的志愿活動,推動文明實踐活動在江東新區鄉村落地生根,讓文明鄉風蔚然成風。

在江東新區演東村,有一支黨員政策宣講隊,由原村民小組長世誠牽頭,組織歷任村民小組長成立了“村長議事會”,將黨員教育、政策宣講從會議室搬到田間地頭、村口院落,用潤物無聲的方式,教育引導群眾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

走進演東村,富有活力的美麗鄉村風景撲面而來,綠樹蔥蘢、花朵芬芳,平坦馬路四通八達,瓊北民居錯落有致,充滿特色風情;農貿市場、休閑廣場、醫院、養老院等,都在15分鐘便民生活圈內,村民安居樂業,如同“室外桃源”。

“我們演東村是個著名的僑鄉,在外闖蕩的僑胞可多了,還幫助我們村建了學校,許多老人都在里面讀過書。”在由廢棄小學改造而成的演東村史館,村民李祝春指著墻上的鄉賢代表說,其中,最為活躍、心系家鄉的華僑要屬前泰國海南商會理事長李昌鈍先生,他事業有成,不忘桑梓,造福鄉親,多次返回故鄉,捐建醫院和教學大樓。

作為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重要組成部分,村史館成為演東村村民參觀的熱門“景點”。記者實地走訪發現,村史館130多平方米,眼前就像一個微型“博物館”,靜靜地坐落在演東村委會辦公場所后面。這座微型歷史館通過實物、圖文等形式,原汁原味地記載和展示了演東村濃縮的歷史和改革開放以來的發展變化。村民們不僅可以了解到村居起源、歷史沿革,還對老一輩口口相傳的紅色歲月有了更深刻的記憶。該村史館里開辟專門的區域,以時間為線索,圖文并茂地詳細介紹演東的“革命歲月”,讓人肅然起敬。

在演中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根據群眾需求,該實踐站設置了演中發布、友鄰幫、健康驛站等9個功能室,滿足村民多樣化需求。年屆七旬的村民洪衛青格外喜歡家門口的“健康驛站”,這里設置了義診區和自助檢查區,演豐鎮衛生院的志愿者每周定期為村民量血壓、檢查身體,足不出村就能“瞧病”。

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堅持守正創新,融合各方資源,服務中心工作,以文明實踐強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筑同心,帶動江東新區鄉風煥然一新。

產業興旺吸引村民積極返鄉

10月6日,海口江東新區898藝術村吸引眾多市民游客前來游玩。海口日報記者 康登淋 攝

在海口江東新區,說到“權擁東村”,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然而提及“898藝術村”則口碑在外、名聲漸響。20多位藝術家在這里“安家”,潛心創作,打磨作品,交流切磋。慕名而來的市民自發到藝術村打卡,感受充滿野趣的自然風光和富有藝術氣息的農村新魅力。

美莊村鄉村振興工作隊原隊長陳蘇一介紹,權擁東村是個百年古村,交通便利,區位優勢明顯,民風淳樸,村里牽手藝術家,盤活閑置民居,用藝術推動鄉村振興,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特色發展優勢,探索鄉村振興新模式。

讓村民格外開心的是,入駐藝術村的藝術家們,利用專業優勢,自發成立文藝志愿服務隊,深入村里的小巷,因地制宜進行墻繪,將海南的熱帶風光“畫”在村里。三角梅、熱帶植物、海洋生物等豐富多彩的畫面栩栩如生,妙趣橫生的生動墻繪成為藝術村的一道靚麗風景線。

“藝術村項目的落地,探索鄉村振興新路子,增強村民獲得感幸福感。”898藝術村負責人王凱介紹,該項目不僅盤活了閑置的民居,一年可為村民帶來80多萬元的租金收入,還定期舉辦公益藝術課,為農村孩子提供免費的藝術課,通過深入淺出的通俗美學啟蒙,將藝術的種子播種在孩子們的心田,開拓人生的視野。

9月22日,美蘭區演豐鎮芳園國際藝術村,一架水車在水塘中心運轉。海口日報記者 康登淋 攝

走進江東新區芳園村,一條數百米長的景觀大道映入眼簾,由全國高校藝術志愿者彩繪而成,道路兩側綠蔭蔥蘢,放眼望去,檳榔園林、河塘果園相映成趣,一派盎然的熱帶田園風光。總投資3.9億元的芳園國際藝術村項目是美蘭區重點招商引資項目,著力完善村基礎設施,培育特色產業,壯大村集體經濟,探索鄉村振興新路子。目前,書畫館、公共休閑廣場、慢行棧道、特色果園、藝術民宿、鄉村舞臺、觀光塔、親水樂園等項目已建成投入使用,人氣不斷攀升,逐漸發展成為聞名江東新區的鄉村振興示范點。

海口江東新區成立以來,優良的生態環境和巨大的發展新機遇,吸引越來越多的村民返鄉,帶著對家鄉赤誠的熱愛,投身鄉村振興大潮中,為新區加快發展帶來一抹亮眼的新氣象。“每月有3500元工資,還有五險一金。”在山尾頭村,村民范春美從城里回到村里,在連理枝漁家樂工作,在家門口打工,還可以照顧家里的老人和小孩,讓她獲得感滿滿。

標簽: 海口 扮靚 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