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萬名持證殘疾人均可申請免費乘車卡,3年內開通武漢至孝感、黃岡等城際公交33條,武漢全新搭建的巡游出租車線上智能叫車平臺有望近期正式上線,地鐵正式上線支付寶、微信、云閃付APP掃碼過閘功能……自黨史學習教育活動開展以來,武漢市交通運輸局將黨史學習教育與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按照多個層次推進,積極為群眾做好事、辦實事、解難事,用實際行動服務群眾,一批事關百姓便捷出行的好消息逐一落地實施。

殘疾人免費乘公交全覆蓋

10月25日下午,陽光正好。家住武漢市武昌區的小艷在家人的攙扶下,拿著免費乘車卡從徐東路上車,準備乘坐573路公交車前往東湖綠道,享受秋日的湖邊美景。

22歲的小艷多年前因一場意外失去了左腿。前不久,她剛申領到標注有自己信息的乘車卡,成為第一批可憑《武漢市殘疾人免費乘坐車船卡》乘坐市內公共交通的人。

武漢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9月30日起,武漢市實施殘疾人免費乘坐公共交通全覆蓋。這也是該局今年“我為群眾辦實事”24項任務清單之一。此前,武漢市免費乘車的殘疾人包括了盲人、下肢殘疾人、重度聽力言語以及低保殘疾人。此次惠民服務政策將受惠范圍擴展到武漢市內所有的持證殘疾人,包括非武漢市戶籍、持有武漢居住證的殘疾人和臨時來漢的殘疾人。此次實現“全覆蓋”后,武漢市約9.8萬名持殘疾人證的殘疾人朋友可以申請免費乘車卡。

3年內開通城際公交33條

目前武漢正深入推進“1+8”城市圈同城化發展,增強中心城市對周邊地區輻射帶動能力,大力推進城市圈公交一體化發展。

武漢市交通運輸局研究編制了《城際公交一體化運營出行驛站建設規劃》《武漢城市圈城際公交運營一體化三年行動方案( 2021—2023年)》,提出通過3年時間,完善、新開、謀劃33條城際公交線路,改造、新建、謀劃30個城際公交換乘站,有條件的場站配套建設車輛調度、郵件轉運等功能設施,其中規劃11條武漢與孝感之間的城際公交、7條武漢與黃岡之間的城際公交。

通過協調新城區和毗鄰市縣交通運輸部門,對條件成熟、需求迫切的區域開通城際公交線路。今年開通2條武漢市與周邊城市無縫銜接的城際公交路線:漢川一中——蔡甸區柏林地鐵小鎮和漢川霍城游園——東西湖區碼頭潭公園。

出租車隨叫隨到更加貼心

乘客多樣化叫車,司機統一端口接單,不但方便乘客使用,也便于主管部門監管。經過2年努力,武漢全新搭建的巡游出租車線上叫車平臺,已進入測試運營階段,有望近期正式上線。

據介紹,乘客叫車端口實行“一鍵叫車”,即不用輸入目的地,只需點“一鍵叫車”,便可將自己位置發給司機,但司機并不清楚乘客要去哪里。這可以規避目前網約車中“司機發現乘客行程較短,不愿接單”的問題。另一方面,行業管理部門特別考慮老年人的打車服務,開通“助老模式”,由老年乘客的朋友或親人輸入保存常用地址,老年人僅需點擊“一鍵叫車”按鈕,即可在家等車。

不但服務廣大乘客,武漢的出租車企業,還把更加貼心的一對一服務,精準送到有需要的人群身邊。今年重陽節,大通公司敬老車隊又出發了,的哥們帶著老人免費游武漢、逛公園,讓平時出門較少的老人,領略大武漢“每天不一樣”的魅力。除了重陽節,武漢出租車每年在中高考期間的愛心送考活動,已連續堅持了10多年,這都成為交通運輸行業為群眾辦實事的一個個鮮活案例。

地鐵出行更智慧也更便捷

今年上半年,地鐵開通多種支付渠道的問題引起乘客高度關注。為此,武漢地鐵組建“第三方APP掃碼過閘紅色工作隊”,發揮主力軍作用,按計劃做好做實互聯網業務平臺數據庫、應用系統及網絡架構升級,以及不同層級的測試驗證等工作,對全線網6000余臺閘機讀寫器、400多個客服中心軟件進行了全面升級。

5月底,武漢地鐵正式上線支付寶、微信、云閃付APP掃碼過閘功能,并于6月順勢推出第三方APP掃碼過閘乘車優惠活動。第三方APP掃碼過閘業務上線5個月來,共有近740萬人注冊開通并領取第三方乘車碼,5400萬人次利用第三方APP刷手機二維碼乘車。如今,武漢地鐵全線網實現手機掃碼支付、掃碼過閘功能,同時與傳統現金購票、人工現金充值業務并存,乘客地鐵出行更加便捷。

經常乘坐地鐵的乘客一定還發現了一個細節,武漢地鐵站內的標識有了許多變化。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武漢240座地鐵站點共更換或新增站內標志20000余塊、貼附式標志30萬張,為乘客出行提供更加細致的引導。

“強冷弱冷車廂”“十佳車站”創建……武漢地鐵將“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作為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內容和突出抓手,精準把握不同乘客群體的出行需求,打造亮點特色服務。堅持問題導向,聚焦民生實事、回應群眾所需,以務實舉措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用實招硬招見實見效。

智慧機場讓趕飛機變從容

1分鐘辦好自助值機手續;3分鐘完成自助行李托運;3秒鐘通過人臉識別,“刷臉”登機……不少旅客發現,在武漢天河國際機場乘機變得越來越智能化。據測算,旅客全流程使用自助設備,至少可節省20分鐘至30分鐘的排隊時間。這是天河機場踐行“我為群眾辦實事”,探索業務辦理智能化的一個縮影。

26日,在天河機場T3航站樓,吳女士拿著身份證在一臺自助設備上辦理了行李托運手續。“以前在天河機場坐飛機,總要提前兩個多小時出發,生怕各種手續耽誤時間。”這次出行,工作人員向她推薦全自助托運行李設備,不一會兒值機和行李托運就搞定了。人工柜臺辦理托運手續,每位旅客平均要花10分鐘時間。現在旅客使用全自助托運行李設備,只需要3分鐘。

湖北機場集團相關負責人還介紹,T3航站樓共計14個登機口分別設置了兩條雙門雙向閘機通道,可以實現“刷臉”登機。自助登機閘機能有效提高旅客登機通行效率,也能避免部分粗心的旅客走錯登機口,平均三五秒可通行一位旅客。

智慧安檢通道也助力旅客出行更便捷。先進儀器輔助旅客過檢,毫米波安全門可以更清晰快速地探查到違禁物品。安檢通道采用全自動的行李運輸,加快旅客過檢效率。

湖北機場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我為群眾辦實事”要求工作人員集中時間、集中資源、集中力量為群眾解決困難事。只有從旅客根本需求著手尋找對策,服務的改革創新才會落到實處,旅客的出行體驗才會更美好。

標簽: 殘疾人 乘車卡 地鐵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