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藏龍島國家濕地公園、金銀湖國家濕地公園、道觀河景區和漲渡湖濕地公園等武漢郊野公園景區人氣爆棚,因為大家都追著大自然的醉美秋色而去了。“同在一座城,為何藏龍島濕地公園銀杏樹已一身金燦,而友誼大道、鸚鵡大道上的銀杏樹還是綠葉滿枝?”市民竇先生拋出了這樣一個問題。
郊區秋色已濃烈上新
上周日,市民韓先生一家駕車前往新洲道觀河景區游玩,途經問津大道時,兩側烏桕樹已滿樹紅艷,給這條大道織了一條紅色錦緞。
視角轉向東西湖的金銀湖濕地公園,園內人氣爆棚,落日觀湖橋旁的一片水杉已開始變紅褐色,吸引游客們在此打卡拍照,“周末特意帶娃走進大自然,賞賞秋景。”市民朱女士說。
江夏湯遜湖邊,藏龍島國家濕地公園的秋色甚為濃烈,園內道路兩側的一株株銀杏樹已換上金色“秋裝”,山頂道路及一側邊坡上,由紅楓負責暈染秋的浪漫。
“銀杏和紅楓是園內秋天植物的兩大亮點。”該園主任夏鵬暉告訴極目新聞記者,它們在秋天同步調變色,變色時間相差不到一周,是該園秋色的經典搭檔,目前紅楓部分變紅,再過一周,將更為紅火。
市民李先生愛好攝影,聽說藏龍島濕地公園的秋色已濃烈上新,用無人機攝錄下它的層林盡染,“城區內的銀杏還沒變色,估計還得一周。”
主城區秋色略顯淺淡
行走在武漢中心城區,秋色確實淺淡一點。
記者看到,漢陽區鸚鵡大道的銀杏樹葉大部分仍是綠色;轉角至鳳凰巷,看望一下“漢陽樹”,這棵530歲的銀杏樹滿樹翠綠,靜待大自然的變色指令;關山公園內,銀杏樹也還沒有秋天的韻味,該園工作人員方小齊預計銀杏下個月才會完成變色。
東湖綠道上,烏桕半樹紅半樹綠,水杉剛剛變色,“櫸樹、無患子等彩葉樹種也都預備好變色了。”市民徐先生說。
為何郊區的秋色更濃烈?藏龍島國家濕地公園主任夏鵬暉說,該園的氣溫要比中心城區低3℃左右,銀杏、紅楓這些變色樹種需要低溫才會變色。
“郊區的銀杏烏桕等樹種變色比中心城區快,小氣候是主要因素。”武漢市園林科研院高級工程師董立坤解釋,銀杏、紅楓等變色樹種需要低溫在10℃以下,且持續幾天,郊區氣溫低,有利它們變色,而中心城區因熱島效應以及人類活動等干擾,氣溫要高于郊區,所以變色要“慢半拍”。
(記者 陳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