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上午在東方文化廣場舉行的千人織黎錦活動現場。

■海南日報記者 張文君 林書喜 特約記者 方宇杰

經過多年發展,東方已由一個濱海小鎮變成了宜居宜業宜游之城。

從解放之初糧食不能夠自給,到建成全省最大的火龍果種植基地、甜玉米種植基地和綠蘿種植基地;從新中國成立后僅以制鹽為主,到東方臨港產業園建設如火如荼;從基礎設施極其落后到轄區內西環高鐵、環島高速、粵海鐵路、225國道、深水港口八所港、通用機場互聯互通……東方著力發展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熱帶高效農業,工業總產值逐年增長不斷推進基礎設施建設,不斷為經濟發展夯實根基。

東方市委書記田麗霞表示,東方市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的要求,把臨港產業園、八所港、東方機場作為東方推進自貿港建設的“三大重點任務”。圍繞這“三大重點任務”,東方搶抓歷史機遇,蹄疾步穩推進自由貿易港建設。圍繞做大做強臨港產業園,把石化新材料、海洋裝備制造、清潔能源作為園區主導產業,努力打造自由貿易港建設先行區和科技創新城市。

做優做強熱帶特色高效農業

“果實飽滿、色澤鮮艷、口味清香,這里的火龍果非常不錯。來這里不僅吃到了我人生中吃過的最甜火龍果,還喝到了美味的火龍果汁。”10月16日,在位于東方市的海南北緯十八度果業有限公司,吉林日報報業集團廣告專刊部主任王英說。

當日上午,來自全國各地40多家媒體近百名媒體人組成的采風團來到海南北緯十八度果業有限公司,考察分揀區域、深加工廠區、辦公區域以及原漿存放倉庫等地,品嘗了產自東方的紅心火龍果和火龍果飲品。

媒體嘉賓點贊用東方新鮮火龍果汁。

海南北緯十八度果業有限公司于2015年11月成立,目前已在東方建成7個火龍果種植基地,生產基地達2萬多畝,擬發展規模超7萬畝。東方擁有豐足的陽光和透氣性良好的沙質土壤,是熱帶水果——紅心火龍果的黃金產地。

據該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公司將打造一個以熱帶水果為基礎,集種植、銷售、深加工、生物有機肥生產、觀光休閑農業為一體的綠色節能國家級現代農業全產業鏈生態產業園。

“之前沒來過東方,對這個地方不了解。通過這次采風考察,對東方生產的優質紅心火龍果和火龍果深加工,都有了很深的認識。但目前來看,該品牌打造仍有提升空間,內地很多城市都不知道這里生產的火龍果產品。”重慶日報融媒體編輯部主編盧志民認為,東方今后應更多打造特色農產品品牌,讓東方特色農產品走向全國乃至全球。

近年來,東方依托百萬畝感恩平原和眾多水庫等優勢條件,大力發展熱帶特色高效農業,有火龍果5.8萬畝、芒果21萬畝、哈密瓜10萬畝、甜玉米22萬畝,是省內外著名的“菜籃子”“果盤子”生產與供應基地。該市還分布著海南北緯十八度果業有限公司、容益(海南)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等多家龍頭企業以及現代農業產業園,通過培育壯大休閑農業、冷鏈倉儲等新業態,高標準規劃建設海洋牧場示范區,加快推進東方萬通農產品批發交易市場、東方宏鑫廣場農產品集散中心等一批重大產業項目。

新發展理念引領新型工業發展

“項目一期于2018年12月正式開工建設,2020年底機械竣工,已經完成工程掃尾和設備調試,項目公用工程和主裝置單機試車及聯動試車全部完成,即將進行投料試車。”10月16日,在位于東方臨港產業園的海南華盛2×26萬噸/年非光氣法聚碳酸酯項目一期現場,海南華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肖如意向媒體采風團介紹了項目建設情況。

“當地政府大力支持高新產業發展,企業在當地扎根,前景廣闊。在海南自貿港大背景下,高新技術企業、產品將得到長遠發展,走出國門,走向國際市場。”在參觀項目建設現場后,鷹潭日報推廣運營中心副總監廖藝玲表示,第一次來到海南東方,感受到了高新科技在東方蓬勃發展。

據了解,海南華盛2X26萬噸/年非光氣法聚碳酸酯項目核心設備和技術均從德國、美國、日本等國引進,生產過程綠色、清潔、環保。項目所生產的聚碳酸酯產品是一種無色、無味、無毒、高度透明、綜合性能優異的熱塑性樹脂,廣泛應用于電子信息、汽車制造、電器照明、醫療器械、航空航天等國民經濟各大領域,產品附加值高,可替代性程度低。

肖如意介紹,公司內綠化面積高,項目以綠色環保為發展基調,用先進的技術和設備促進高質量發展。目前項目正處于投料試車與產品生產的過渡階段。

“泰州的化工產業非常發達,經濟總量在江蘇位居中游,東方市的產業特點與我們相似,東方有天然區位等優勢。從江蘇的發展路徑看來,有龍頭公司帶動上下游產業延伸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產業鏈的運營模式能省去許多運輸、溝通等中間成本,這一點東方同樣發展得很好。”江蘇泰州報業傳媒集團總編輯、經管委主任楊勇說。

近年來,東方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以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為重點,引導資本聚焦高新技術產業,延長產業鏈、完善供應鏈,積極推動油氣化工向精細化工和新材料方向延伸,實現綠色環保等高新技術產業集聚發展,推進新型工業化,著力將臨港產業園區打造成為海南自貿港的重要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區。

(海南日報八所10月16日電)

媒體看東方

大眾日報融媒傳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胡磊:

聚焦高新產業 實現多點開花

“很甜!”10月16日,中國(海南)媒體融合發展論壇暨自貿港考察采風行走進東方市,在海南北緯十八度果業有限公司內,山東大眾日報融媒傳播公司副總經理胡磊品嘗了當地新鮮的火龍果后贊不絕口。

“我來過海南6次,愈發覺得海南是一個充滿發展潛力、擁有美好未來的地方,那作為本地的企業,更要抓住這一機遇。”參觀之后,胡磊提出,對于東方而言,做大做強本地企業是實現經濟運轉和發展的重要手段。

胡磊說,東方市如果能用好自貿港政策,拓寬思路,實現產業鏈的升級,則更有利于經濟發展。與此同時,東方市亦可在智力密集型、資金密集型的相關產業上下功夫,通過集中攻克和發展一兩項重點高新產業,讓東方這座既有自然美景,又有工業氛圍的城市,在產業方面多點開花,助力城市高質量發展。(記者劉夢曉 特約記者方宇杰)

鷹潭日報社推廣運營中心副總監廖藝玲:

擦亮農業招牌 加大營銷推廣

10月16日,在東方北緯十八度果業有限公司,來自江西的鷹潭日報社推廣運營中心副總監現場觀看了新鮮火龍果汁的加工過程,經過一番詢問和品嘗,對果汁的品質有了更深的了解。

“酒香也怕巷子深。”廖藝玲表示,在海南自貿港建設的背景下,東方傳統特色農產品也迎來了更為廣闊的內外需市場。她建議,東方要加大完善農業品牌扶持政策,提升農業品牌知名度、美譽度和產銷核心競爭力,讓傳統農業品牌揚名省內外,擦亮城市農業招牌的同時,助力自貿港建設。

廖藝玲也提出了具體的建議,她說,一方面可以對這些傳統特色農產品進行IP形象設計和包裝設計,加大品牌營銷推廣力度;另一方面還可以定期組織開展水果采摘節、品牌發布會,參與國內甚至國際知名博覽會等,加強向省內外宣傳推介力度,讓東方傳統特色農產品真正的“出圈”。(記者邱江華 特約記者方宇杰)

泰州日報編委、微泰州負責人湯麗:

用好獨特優勢 走向全國市場

“東方有著自己的獨特優勢,是一個可以打造知名品牌的地方。”10月16日,泰州日報編委、微泰州負責人湯麗隨著中國(海南)媒體融合發展論壇暨自貿港考察采風活動一行,來到東方市。

湯麗告訴海南日報記者,她平時的工作主要集中在新媒體運營方面,線上銷售是該報旗下微信公眾號“微泰州”的強項。她在北緯十八度果業有限公司參觀之后,當即萌生了為東方火龍果帶貨的想法。湯麗說,該公司的產品品質有保障,現在需要的是向全國拓寬市場,通過更多平臺拓寬這一產品在泰州乃至多地的銷售量和美譽度。

在千人織黎錦活動現場,湯麗對這一盛大場面贊嘆不已。她說,東方市有意識地保護這一非遺文化,有助于黎錦的傳承。“如果能走出島外,讓更多人認識和熟悉黎錦,會更有利于它的發展。”湯麗說。(記者劉夢曉 特約記者方宇杰)

標簽: 東方建設 東方 建設 宜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