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商環境是一個地區經濟軟實力和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體現,也是衡量一個地區高質量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

“極簡審批”、“企業秘書”、全面取消施工圖審查……今年來,海口重點園區深化“放管服”改革,推進“查堵點、破難題、促發展”活動,全方位打造一流營商環境,為企業節省時間和成本,讓企業“找得到人、辦得了事”。

“江東新區是投資興業的好地方”“除了政策、區位和環境優勢,我們更看中海口國家高新區良好的營商環境”……企業代表點贊的背后,是海口重點園區營商環境進一步優化的生動縮影,彰顯了企業投資落戶的信心。

海口復興城互聯網創新創業園區位優勢明顯,是海南省重點打造的“互聯網+”創新創業示范基地和互聯網產業集聚區。海口日報記者 康登淋 攝

一線查堵點 項目加速建

海口江東新區是海南自由貿易港11個重點園區之一,目前正處于開發建設階段,電力基礎設施有待完善。不少企業和項目向海口江東新區政府服務中心反映,電力接入難問題影響項目進度,成為制約項目快速推進的一個瓶頸。

記者此前走訪美蘭空港一站式飛機維修基地、圓通物流產業園、中銀國際金融中心等項目了解到,以上項目在施工過程中均遇到用電難問題,導致項目工期拖延。

為加快推動項目建設進度,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不斷提高園區用電接入水平,海口江東新區管理局與海口供電局就優化電力接入問題達成一致,今年6月30日聯合印發《進一步優化電力接入營商環境實施方案(試行)》,切實為企業排憂解難,節約投資成本,確保項目建設扎實有序推進。

隨著海南自貿港建設的深入推進,海口國家高新區進入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密集、快進”階段。依托園區成熟“極簡審批”制度,海口國家高新區正積極探索和實踐“土地征收成片開發方案+園區土地資源開發保護方案+臨時用地行政審批改革實施方案”,在嚴格保護耕地、節約集約利用土地的前提下,破解動工慢難題。

其中,全省首創以園區土地資源開發保護方案代替臨時用地土地復墾方案,經過實踐檢驗,既高標準落實了耕地保護任務,又極大提升了項目動工速度。

“該舉措明確入園企業可憑臨時用地申請書和承諾書申請辦理臨時用地手續。”海口國家高新區審批工作人員周文說,高新區在減少審批材料的基礎上,讓企業無需預存土地復墾費、無需專家評審。以園區每年落地30個工業新項目、供應2000畝工業用地計算,每年可幫助項目直接節約成本總計750萬元,幫助每家企業節省至少2個月的開工前準備時間,幫助園區提前收取稅收1億元。

“審批材料從9個減少為2個,辦理時間從2個月縮減到2天,如此精準、高效的服務,實打實地為企業發展節約了大量的時間和成本。”作為第一個享受該舉措的企業,樂泰(海南)醫藥生產基地項目土建工程師黃化澤十分感慨。他告訴記者,在園區高效、貼心的服務護航下,項目7月13日開工后,正在加速建設中,目前標段一的地下室梁板柱模板已安裝完畢。

9月7日,在海口江東新區政府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向前來辦事企業介紹海口江東新區投資優惠政策。海口日報記者 王程龍 攝

精心破難題 辦事效率高

“園區得知我們物流企業的建設項目需要修建防空地下室時,積極想辦法、尋方案,最終讓長時間困擾企業的難題得到解決。”近日,位于海口綜保區內的嘉里物流(海南)有限公司負責人介紹,海口綜保區以問題為導向,實地解決企業難題,推動項目建設提速。

“近段時間以來,園區管委會在對接服務新落戶的8家物流類企業時,了解到企業對物流建筑修建防空地下室問題反映較為強烈。”海口綜保區管委會副主任熊文佳介紹,針對企業反映的問題,園區及時組織工作專班來到嘉里物流(海南)有限公司等企業了解情況,及時溝通以找到最佳解決方案。

在此過程中,海口綜保區參照已實施防空地下室免建免繳政策的廣東、江蘇等省份的經驗做法,結合海南自貿港相關政策,對相關法規和我省現行有關政策進行梳理分析,明確政策依據后,園區主動與省、市人防部門溝通,取得在園區試行物流建筑免建防空地下室的政策支持。

“讓我們高興的是,該政策還推廣到了其他重點園區。”熊文佳說,有效破解“物流建筑修建防空地下室增加企業負擔”難題后,可為海口綜保區近期在建和擬建物流倉儲類項目節省支出約8000萬元,節省約10%的建設周期,大幅減輕了企業負擔,推動項目建設按下“快進鍵”。

為加強政府服務場所規范化建設,更好地服務群眾和企業辦事,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龍華區政府服務中心日前已整體搬遷至海口復興城互聯網信息產業園。

“作為互聯網龍頭企業、網紅經濟類企業集聚園區,我們在龍華區政府服務中心設立了‘復興城產業園一站式服務窗口’,提供園區政策咨詢服務。”復興城產業園運營部負責人周博介紹,服務窗口安排園區一名招商人員和一名運營人員值班,對前來咨詢個人所得稅、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證的辦理、人才引進等問題給予細致解答。

7月28日,位于海口綜合保稅區的菜鳥智慧中心倉,AGV搬運機器人運行井然有序。這些機器人不僅能相互識別,還能根據任務優先級來相互禮讓。海口日報記者 康登淋 攝

服務促發展 環境再優化

為幫助企業優化接入電力流程、簡化電力業務申報手續,海口江東新區管理局聯合海口供電局推出服務往前靠、試點免審批、強化事中事后監管等舉措,實現客戶經理“多跑動”,客戶辦電“一次都不跑”,降低客戶用電成本,提高客戶辦電獲得感。

海口江東新區首個安居房項目位于美蘭區白駒大道權擁東村,由于項目工期緊、任務重,大量工人已入駐場地,生產生活用電成了項目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隨著海口供電局在江東新區試點試行辦電流程簡化等改革措施,辦理時間大幅縮短,項目從申報報裝到通電僅用了9天的時間。

“下一步將與供電部門協同合作,持續探索新的突破點,進一步優化電力營商環境,讓園區企業享受到新型的現代供電服務,助力海南自貿港高質量高標準建設。”海口江東新區管理局有關負責人表示。

企業有難題,園區來解決。海口綜保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走進企業實地調研,解決企業存在的問題,給園區產業發展帶來切切實實的幫助。在園區和企業的共同努力下,今年前8月,海口綜保區實現營收843.39億元,同比增長121.07%;新增注冊企業1028家,同比增長380.37%。

根據“查堵點、破難題、促發展”活動部署要求,近日,海南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一行對復興城產業園進行走訪并召開座談會,多家基金類企業現場反映基金設立前期的審批流程過長、注冊登記環節耗時較長等問題。現場,職能部門提出下一步的解決辦法,并表示在合法合規的情況下,最大限度支持和鼓勵金融業態發展。

海口國家高新區相關負責人介紹,園區將以“查堵點、破難題、促發展”活動為契機,根據實施過程中遇到的新問題,不斷完善制度建設,鞏固制度集成創新成果,全力服務入園企業,優化營商環境,助推園區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標簽: 海口 重點 園區 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