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受臺風“圓規”影響,海口全市樹木倒伏948株,不少還是“連根拔起”。不少市民疑惑,為何這次臺風會造成全市這么多樹木傾倒?海口園林環衛部門有沒有提前對樹木進行修剪?不同樹木的修剪要求有何區別?市民或者物業公司是否可以自行修剪小區內樹木?海南日報記者采訪了海口市公共綠化管理所相關負責人。
濕軟土壤疊加強勁風力
榕樹等根系較淺樹木更容易倒伏
數據顯示,截至14日17時,海口全市樹木倒伏950株,傾斜585株,園林系統共出動4367人次,車輛900余臺次,完成清理受損加固樹木1315株。此次出現樹木倒伏的路段較多,主要包括濱江路、椰海大道、南海大道等。此外,強風吹掉的落葉和細枝散落在道路上,也給市容環境帶來了較大影響。市綠管已在風后第一時間做好道路清障工作,有效避免了臺風樹木倒伏造成早晚高峰交通大面積堵塞現象發生。
為何一場臺風會造成全市樹木倒伏900多株?對此,海口市公共綠化管理所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造成樹木傾倒的主要原因是濕軟土壤疊加強勁風力。
首先是今年第17號臺風“獅子山”和第18號臺風“圓規”間隔時間太短,兩者登陸海南時間僅相差6天,短時間內帶來連續大量降水,使得樹木周圍的土壤水分過度飽和,變得濕軟松動。
其次,此次臺風“圓規”登陸海南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12級(33米/秒),是近5年來正面登陸我省的最強臺風,帶來的“風”比“雨”更大。“在濕軟土壤,和強勁風力的共同作用下,小葉榕、雨樹、黃槐、火焰樹等根系較淺的樹木就容易發生倒伏,從而出現我們看到的樹木被‘連根拔起’的現象。”該負責人分析。
6至7月集中開展行道樹防臺風修剪
兼顧抗風、美觀及遮陰效果
臺風前對樹木進行修剪可以有效減少倒伏。海口的綠化樹木修剪工作是如何開展的?
該負責人介紹,海口市公共綠化管理所負責全市250條主干道、73個游園約7.63萬株行道樹的管養工作。“除了日常的樹木管護,結合海口夏秋季臺風頻發的情況,每年6月開始,所里還會對全市集中開展行道樹防風專項修剪工作,排查綠化樹木存在的安全隱患,修剪過長或枯萎樹枝。”
有些市民疑惑,若要最大程度減少臺風對樹木的影響,為何不提前把樹枝全部剪掉?對此,該負責人解釋說,行道樹的修剪要兼顧抗風、美觀及遮陰效果,為滿足炎炎夏日市民游客出行需要,因此不能一修了之,更不能出現“剃光頭”現象,要結合道路行道樹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具體處理。
同時,對于不同種類的行道樹,也有相應的修剪標準。海口的行道樹大多為棕櫚科、小葉榕和非洲楝等品種。以榕樹為例,主要以壓頂修剪為主。“榕樹的根系比較淺,如果有臺風來,就支撐不住原來那么重的樹冠,很容易傾倒。所以在修剪的時候會‘下手’重一些,不僅會剪除枯枝爛頭、還會剪除重疊枝、交叉枝、下垂枝等,盡量在美觀與防風中保持平衡。” 該負責人說。
對于椰子樹等棕櫚科的行道樹,通常根系較深、樹干較細,抗風能力更強,日常管養中,棕櫚植物常態修剪重點是清除樹上的枯葉、老葉、下垂葉和堅果,注意保護葉鞘。防臺風修剪時,重點路段采取剪除或斷截部分葉片的方式,提高樹體抗風性能。
物業公司砍伐、修剪小區樹木須經批準
海南日報記者注意到,受此次臺風影響,除了海口主干道上的行道樹,該市不少小區、企事業單位內的綠化樹木也發生了倒伏和傾斜。臺風來臨前,這些區域內的樹木應該由誰來負責修剪、加固?臺風過境后,被風刮倒的樹木由誰來負責扶正、清運?
同時,今年8月,一則上海李先生因“修剪庭院內自種的香樟樹,被罰14萬”的新聞引發熱議。這也讓更多市民和物業公司擔憂,臺風前擅自砍伐、修剪小區樹木會被處罰。
“海口城區嚴格限制移植、砍伐樹木。”海口市園林環衛局審批辦負責人介紹,根據最新施行的《海口市城鎮園林綠化條例》,因城市建設需要或者嚴重影響居住安全確需移植樹木的,應當按照規定報經轄區審批部門(園林部門)批準。
“居民小區的綠地及樹木歸全體業主共有,物業公司負責日常養護,個人不可擅自處置。”海口市公共綠化管理所相關負責人表示,物業公司在修剪前,修剪方案一定要事先征求業主的同意,同時報所在區的園林部門批準,“若物業公司修剪有困難的,可以及時向所在轄區園林部門反映,尋求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