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日報記者 李艷玫

近年來,國風國潮悄然興起,并刮起陣陣風暴。它們是具有中華傳統文化特色、民族元素和古典風范并兼具現代氣息的潮流、風格、創意、標識、行為和產品的代名詞,代表著擁有中國文化、中國藝術、中國美學、中國精神的潮流趨勢。

伴隨著國風國潮的火熱,旅游業也不斷探索新玩法、新產品。從穿漢服免費暢游旅游景區,到形式多樣的國風國潮主題文旅活動,再到將國風國潮元素運用到旅游商品中,如今,“國風+旅游”“國潮+旅游”跨界融合產品不斷在海南涌現,多點開花。

穿著漢服去旅游

作為傳統國粹結合潮流元素發展的典型代表,漢服的影響力不斷擴大,穿漢服拍照、出游漸漸成為時尚風潮。在海南,時常可以看到身穿漢服逛街、拍照的人。

旅游自媒體博主“海南不覺曉”是一名漢服愛好者,時常穿著各式各樣的漢服游覽海南各地景區景點。點花鈿,描青黛,一襲襦裙霓裳,曲裾輕舞……視頻里,“海南不覺曉”不僅向觀眾盡展漢服之美,帶來傳統美學的視覺享受,還將海南民風民俗、古村落文化娓娓道來,頗有一番風味。

近年來,充滿文化氣息的漢服逐漸走進大眾視野,人們大膽將漢服帶入日常生活中,“穿著漢服去旅游”的現象在年輕群體中屢見不鮮。景區內,身著漢服、裙裾飛揚的游客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他們時而恣意徜徉于美景,時而拍下溫婉瞬間。

海昌夢幻海洋不夜城的國潮活動。(景區供圖)

《2020漢服消費趨勢洞察報告》顯示,近年來,漢服市場爆發式增長。在阿里平臺下單購買過漢服的消費者人數近2000萬。海南多家景區洞察到消費者對漢服的熱衷,策劃民俗活動、古風攝影等與漢服結合的新玩法,還將漢服作為“免費通行證”,吸引俊男靚女前來打卡。

今年年初,“中華花朝節”海南賽區系列活動暨瓊州漢服潮三角梅花藝花神賽在海口三角梅共享農莊開幕。活動主辦方邀請多位佳人身著漢服參與活動,按照傳統習俗,手持象征著贊美的彩帶,游春賞花,表演花舞等。

今年“三八”婦女節,三亞天涯海角游覽區策劃推出天涯海角女神節系列活動,3月6日至3月8日,身著旗袍或漢服的女游客可享受免費入園福利。期間,有游客自發地在現場表演了一場旗袍秀,舉手投足間散發著古典韻味,呈現了一場古典雅致的傳統文化盛宴。

9月21日是中秋節,海口市瓊山區舉行2021喜迎中秋·一襲漢服夢回瓊山之歷史文化旅游活動,數十位佳麗穿上漢服,撐起油紙傘,漫步于瓊山府城,品味瓊山歷史文化。

海南日報記者梳理發現,2020年以來,我省旅游部門、景區景點結合節慶活動,以漢服為媒,策劃各式各樣的古風活動,讓傳統文化以更加年輕、更加流行的方式觸達大眾,也為人氣招攬、經濟創收創造了更多可能。

國風國潮嗨玩不停

今年國慶假期,海南多地以傳統文化為基礎,融入現代創意,舉辦了豐富多彩的文旅活動。其中,國風國潮主題活動受到游客喜愛。

穿漢服免費乘坐摩天輪、體驗《幻海秘境》原創劇本殺、欣賞國風表演……三亞海昌夢幻海洋不夜城舉行國潮燥浪節活動,升級玩法,讓游客嗨翻假期。“精彩活動看不停,感覺到處是國風國潮文化氛圍。”來自上海的游客劉和說。

在屯昌縣南坤鎮美鶴園村竹林,油紙傘和燈籠將這里裝扮得古色古香。許多游客穿上漢服或旗袍前來拍攝竹林寫真,定格美好瞬間,留下難忘的回憶。主辦方還安排了竹林旗袍秀、古箏、古典舞等國潮文藝表演,吸引許多游客駐足欣賞。

天涯海角景區國潮風的文創產品。 (景區供圖)

伴隨著年輕人視野的拓展和對傳統文化的興趣不斷提升,感受國潮之美成為消費者追逐的主題之一。我省涉旅企業立足國風國潮推陳出新,嘗試在傳統文化與潮流元素之間找到合適的落腳點,打造出既叫好又叫座的旅游產品。

“國潮燥浪節活動是我們為了滿足‘Z世代’消費者,弘揚國潮文化而做出的一次跨界嘗試,讓游客在景區體驗到不同往日的精彩玩法。”三亞海昌夢幻海洋不夜城營銷總監姜陸說,面對煥然一新的新消費市場,景區始終堅持精準洞察、立足新變化,探尋滿足游客需求的內容和服務。

如今,構成國風國潮的元素也更為多元,非遺文化是其中一種。努力在傳統和現代審美之間找到平衡,使非遺技藝更富生命力,是三亞南山景區掀起的新風尚。國慶假期,南山景區內的國際非遺文化中心舉行“琴茗香韻古藝傳習雅集”主題非遺體驗活動,民間藝人現場展示古琴、古箏、茶道、香道、插花等傳統技藝,讓人們近距離感受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國風國潮帶火文創產品

樣子生動形象,味道醇厚濃郁,近兩年景區“國潮款”雪糕紛紛“出圈”,引來“打卡”熱潮。

三亞鹿回頭風景區以鹿回頭雕塑和吉祥物為原型,設計出造型可愛生動的雪糕;三亞蜈支洲島景區文創雪糕靈感來源于美人魚與漁夫的傳說故事……海南多家景區將自身的景觀形象和文化元素融入雪糕設計中,讓游客在參觀之余品嘗到美味冰品。

“景區推出文創雪糕,一方面想讓游客在游玩的同時能夠享用美味甜品,清涼降溫;另一方面是以雪糕為載體,將地標美景及文化特色融入其中,提升游玩體驗,增強游玩記憶。”蜈支洲島品牌部策劃主管陳宏說。

景區文創產品也刮起國潮風,引發一股新的消費熱潮。例如,故宮博物院推出以石獅為原型的故宮雪糕、陜西歷史博物館根據館藏粉彩仕女俑開發出“唐妞”系列創意產品,借以介紹文物,傳播文化。

海南省博物館圍繞原創自主IP品牌和形象代言人——“南溟子”,開發了傘、扇子、帆布包、書簽等系列文創產品,組建一個多元素、多角色的海“潮”家族。在講好海南歷史故事的同時,這些產品也成為受游客青睞的伴手禮。

海南景區亦有探索,不少景區景點開始探索,通過創新形成新穎獨特的文創產品,讓傳統文化煥發新生機,成為年輕人追逐的時尚符號。

三亞天涯海角游覽區推出天涯故事礦泉水,將國潮文創融入快消品當中,讓文創走進日常生活。中秋節,該景區還推出天涯故事主題月餅,不僅月餅包裝精致典雅、詩情畫意,還賦予了更多文化內涵。此外,游客還可以買到 “浪”系列等國潮風格文創商品,包括明信片、T恤、帆布袋等20余種商品。

“每個景區都有其獨特的文化故事、特色賣點、地域特點等,我們挖掘自身文化內涵,結合現代生活開發不同類型、不同規模的創意產品,致力走出文創產品銷售運營的新路徑。”天涯海角景區有關負責人表示。

除了已經流行起來的漢服、破圈的博物館文創產品、成為各大景區標配的文創雪糕,彩妝、家電、家具、電子產品等日常生活中的消費品也都推出了各自的“國潮款”。

業內人士指出,國潮作為現代時尚景觀中的獨特呈現,其創意來源于優秀傳統文化,外在形式則吸納并融匯了當代大眾審美。這種先鋒與復古碰撞的創意,在追求個性化表達的年輕群體中頗具吸引力,因此越來越多的產品開始搭上國潮的列車。

標簽: 國潮 旅游 周刊 海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