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海南日報記者 謝凱

在海南熱帶雨林里,瞼虎屬于明星物種。為啥?因為它頻頻被列為新發現物種而顯見諸多報端。

成為新發現物種有多難?全國瞼虎屬種類最多的省份是廣西,共6種。而海南,憑借最近10年新發現的周氏瞼虎和中華瞼虎這兩個瞼虎屬新發現物種,上升至全國瞼虎屬種類第二多的省份,已達4種,且全為海南特有種。

海南省林業局干部周潤邦是周氏瞼虎和中華瞼虎的主要發現者。他表示,瞼虎屬外形相似,但內部細微差異顯著,稍微不注意就會錯過,需要細致觀察和研究。

霸王嶺瞼虎。

瞼虎到底長啥樣?

初見瞼虎的人,容易被它嚇到,它的眼神較為犀利,眼瞼凸起明顯,外表較為犀利霸氣,身上色彩鮮明,身體的底部有凸起狀部分,讓人有不適感。其實,瞼虎并不具備攻擊性,它屬于捕食昆蟲的營穴居生活的夜行性爬行動物,晝伏夜出,因此被稱為夜行王者。它們白天一般在石頭底下、石縫中或是藏在樹葉下睡覺,夜晚出來覓食,蛾類、白蟻等昆蟲是它的主要捕食食物。

瞼虎屬隸屬爬行綱,有鱗目蜥蜴亞目瞼虎科,原被歸為壁虎科的一個屬,分布于非洲、亞洲和中北美洲。在中國,瞼虎大多分布廣西、廣東、海南等地,主要棲息于喀斯特地貌、熱帶雨林或季雨林的地面、溪流河岸邊的石縫或洞穴中。

瞳孔是瞼虎屬動物最為明顯的生態學特征,它的瞳孔在白天豎直呈一條直線,眼睛的虹膜較為吸引人,顏色豐富且鮮艷,有橄欖綠、黃色、橙色、血紅色、乳白色。

專家表示,瞼虎的四肢沒有攀瓣,故而不能像真正的壁虎一樣快速攀爬陡峭巖壁。瞼虎用于儲存脂肪的尾部具有白色環紋,受到威脅時可自斷再生,但只能再生1次,再生尾沒有原本尾巴的白環紋,而有不規則白斑。

海南瞼虎。盧剛 攝

瞼虎顯見中國華南地區

最先發現瞼虎屬是1897年,在越南海防市志玲縣發現一種新的瞼虎,被命名為里氏瞼虎。里氏瞼虎在我國分布于海南省東方市、三亞市和吊羅山區域,廣西隆安、都安以及貴州省荔波等地區亦有分布。

1908年,在海南尖峰嶺區域發現新的瞼虎種——海南瞼虎,但在1935年被認為是同物異名而被注銷,2000年海南瞼虎又被學界重新認為是獨立物種。該品種目前分布于海南省陵水、三亞、東方、萬寧等市縣,在黎母山、吊羅山、瓊中灣嶺等地的喀斯特地貌、熱帶雨林或季雨林的潮濕地面也有出現,為我國特有種。

1999年,采自中越邊境廣西憑祥市的瞼虎標本——憑祥瞼虎作為新種被描述發表,該種主要分布在中國海南省、廣西西南部的崇左、龍州、隆安以及越南北部較濕潤的森林地區。

在海南熱帶雨林里,霸王嶺片區的霸王嶺以東6公里左右的東北嶺也發現一種瞼虎,2002年正式發表,并命名為新種——霸王嶺瞼虎。

研究顯示,霸王嶺瞼虎數量稀少,主要分布在以灌木和藤本植物為主、覆蓋度在90%以上的原始次生林,目前在霸王嶺和鸚哥嶺區域內有發現,而在霸王嶺保護區內僅分布在東一、東六和雅加等海拔500米~800米高度的3處狹窄地帶和海南的尖峰嶺區域。

2010年,一種采自廣東省英德市石門臺保護區的瞼虎作為英德瞼虎新種被描述發表,該種目前僅分布于廣東省英德市。

海南新發現的中華瞼虎。

中國是擁有最多瞼虎屬物種的國家

我國是世界上擁有最多瞼虎屬物種的國家。根據公開資料,截至2017年,全球已知的瞼虎屬物種為17個,分布在中國的就占據了10個。

1999年的《中國動物志》上僅記載里氏瞼虎一種,但是,近些年在中國境內分布的瞼虎種類研究有所進展,2000年證實海南瞼虎不同于里氏瞼虎,后來又相繼發現了新種:霸王嶺瞼虎、英德瞼虎、荔波瞼虎、蜇龍瞼虎、嘉道理瞼虎和廣西瞼虎等。

瞼虎的眼睛被稱惡魔之瞳。

瞼虎屬是我國研究相對較少的物種。目前,僅得到少量關于其物種分布、生態習性、地理親緣關系等方面的信息,野外種群數量少,在分布范圍方面,僅少量分布點已知。

前期研究表明,瞼虎屬動物的分布地區大多在生境相對較好的保護區內的喀斯特地貌環境中,而目前瞼虎屬動物的生境卻面臨十分嚴峻的威脅。

瞼虎屬動物的分布范圍十分狹窄,因為經濟用地的開墾及居住地的擴寬,喀斯特生境破碎化程度增加,林地景觀優勢度降低,使得適宜瞼虎生存的喀斯特生境破碎、面積日益縮小。

廣西師范大學教授李友邦表示,除了生境破壞,在國內,因為瞼虎色彩鮮艷、形態呆萌,近來被寵物市場所追崇,大量野生瞼虎被捕捉販賣,導致野生瞼虎的數量進一步減少,政府部門應加大保護力度,加強市場監督和管理,保護好瞼虎種類。

周氏瞼虎。 盧剛 攝 (圖片除署名外均為資料圖)

標簽: 海南 周刊 瞼虎 夜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