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米!10月10日14時,丹江口水庫蓄水首次達到設計正常蓄水位。這也是丹江口水庫建成以來的最高水位。
蓄水到170米,標志著這個我國最早建設的大型水利樞紐工程防洪、調水、發電、通航、生態和抗旱等功能全部達到設計要求,將接受高水位的全面檢驗,完成“成人禮”。
現場沒有儀式。秋風細雨中,83歲的楊小云精神矍鑠地登上了176.6米的巍巍大壩,老人參加了丹江口水庫一期和二期建設。她心緒難平:只有新中國、新時代才能辦成這樣的偉業!
壩下,三官殿鎮馬灣村村民王瑞權正安然地做著農活。曾經,他與幾十萬當地群眾一起,為了支持丹江口水庫工程建設,兩度離開故土。
此時此刻,位于河南淅川陶岔渠首的南水北調中線出水口,正以400立方米/秒向北方源源不斷輸水。北京市海淀區市民李美蘭在電話中說,唯有舉國一家親,集中力量辦大事,才能喝到這么甜的“甘霖”。
“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點來也是可以的。”1952年,毛澤東主席提出南水北調的宏偉構想。百廢待興的新中國把丹江口水利樞紐建設作為首要大事進行謀劃。1958年9月,一期工程正式開工;1974年一期工程全部建成。2005年9月,為了完成“調水夢”,丹江口水庫大壩開始加高,進行二期工程建設。到2013年,壩高從162米加高至176.6米,正常蓄水位從157米提高至170米,漢江中下游防洪能力提高到百年一遇,庫容增加到290億立方米。
截至10日上午8時,水庫累計向北京、天津、河北、河南等北方四省市調水425億立方米。
“沒有丹江口水庫工程就沒有后來的葛洲壩與三峽工程。丹江口水庫工程全部由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積累了一整套技術,培養了一大批人才!”長江水利委員會副總工程師陳桂亞說。
由于上游來水加大,當日下午,丹江口水庫開一高孔泄洪,出庫流量達到1820立方米/秒。截至發稿時,各項安全監測數據表明,大壩運行一切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