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足60厘米。這是經過一夜風雨,10月9日上午6時30分海口市秀英區長濱路五源河體育場段的路面積水深度。
這是什么概念?海口市水務局排水中心秀英養護隊(以下簡稱秀英養護隊)副隊長鄭海珠跳下移動泵車,水已經到了她的大腿處。隊員們也帶著工具,一個接一個蹚進積水里。
10月9日上午,海口市水務局排水中心的工人在長濱路積水點排水。海南日報記者 習霽鴻 攝
要強排,先要找到井蓋。雨水沖刷了綠化帶里的泥土,導致積水渾濁,光靠眼睛看是找不到的。秀英養護隊隊員鄧國芳、黃甫榮和馮澤敏憑經驗圈出大概范圍,小心地摸找,時不時用十字鎬嘗試著鉤一鉤地面。
“鉤住了。”三人一陣欣喜。不過,自重幾十斤的井蓋在水壓下更沉了,馮澤敏需要用十字鎬一點點撬開。他告訴海南日報記者,能像這樣直接撬開已屬幸運,有些井蓋比較緊,還需要先用錘子把井蓋四邊敲松。井蓋打開,黃甫榮佝下身子,用鐵鍬鏟出井里的樹葉、樹枝和垃圾,加快排水速度。
井蓋打開了,移動泵車開起來了,井里的積水通過比大腿還粗的抽水管不斷被排到路邊的長豐溝,減輕路面壓力。在這期間,穿著排水制服的“小黃人”們還要在路上來來回回巡查,以便及時清理井蓋上新的樹葉。記者注意到,沿途每個井蓋旁都堆了一小堆落葉。
當天上午,接連幾個小時都沒再下雨。通過不間斷的抽水強排,10時許,這一路段的積水降到了30厘米。
11時許,雨又開始下了。雨水和汗水混在一起,打濕了大家的衣裳,卻沒人停下手里的活。實際上,從8日早上6時開始,他們已經連續奮戰超過24小時,累了就在車里瞇一會兒,哪里積水了,就又立即動身去排水。
“有空的話就把濕衣服搭在車上吹一吹風,吹干點再穿,沒空就不管了。”49歲的隊員陳綿吉指向停在一旁的皮卡車,皮卡車的車斗上就搭著幾件濕上衣。
除了全力排水,記者發現,在排水現場,排水工人也經常會干其他的事。
“走不了了!這里水深!”11時,正在指揮同事們打開另一個井蓋的鄭海珠一邊大喊,一邊遠遠地朝試圖涉水通過的車輛揮動手臂。
她這一嗓子讓另外3人抬起了頭。于是,馮澤敏和黃甫榮留在井蓋旁值守,鄧國芳則丟掉手里的十字鎬,深一腳淺一腳地向來車走去,和鄭海珠一起為車輛預警。
“水要排,忙也要幫啊。”泡在水里的鄭海珠笑笑,制服里的便服又濕了一些。(海南日報海口10月9日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