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進入專題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啟動以來,自然教育課堂先后走進學校、社區、鄉鎮
以自然為師 與萬物為友
我省多校積極推進自然教育。圖為人大附中海口實驗學校學生走出課堂,于大自然中學習植物知識。海南日報記者 張茂 攝
海南日報記者 王迎春
江河自崇山峻嶺間奔騰而來,花草樹木于四季變遷中凋零生長,飛禽走獸在林中詮釋著物競天擇……在瓊島上,有著我國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完好、連片面積最大的“大陸性島嶼型”熱帶雨林,孕育了3653種野生維管植物,540種陸棲脊椎動物——這是一座蘊藏著奇珍異寶的雨林秘境,也是承載著豐富內涵的自然課堂。
以自然為師,與萬物為友,這是雨林自然教育的正確“打開方式”。自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啟動以來,多種形式的自然教育課堂先后走進學校、走進社區、走進鄉鎮,在傳播國家公園理念的同時,也提高了公眾生態保護意識。
探索:讓孩子對身邊的雨林加深認識
新鮮的嫩葉在被一只毛毛蟲啃食過后,分泌出了黏液,不動聲色地將掠食者制服……日前,在昌江黎族自治縣霸王嶺學校開展的一堂自然教育科普課上,投屏畫面正播放著雨林植物的“自我保護之道”。
“現在我們一起了解一下熱帶雨林中植物的秘密。”海南松鼠學堂自然教育工作室導師劉艷通過各種生動有趣的科普講解,帶領臺下的同學走進了雨林植物的奇妙世界。
開展熱帶雨林宣講、組織參觀科普宣教館、設置宣傳欄……一直以來,地處霸王嶺腹地的霸王嶺學校十分注重學生的熱帶雨林知識教育,并積極引導學生們自覺加入保護生態的行動中來。
“在近年的‘開學第一課’上,我校不僅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同時也向全校師生介紹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的相關情況。”霸王嶺學校校長宣福雄告訴海南日報記者。
除了昌江的霸王嶺學校,還有許多和熱帶雨林息息相關的學校也共同扛起了這面自然教育的科普大旗。
去年8月10日,經海南省教育廳、共青團海南省委、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局協商,決定在東方市江邊中心學校、五指山市水滿中心學校、樂東黎族自治縣尖峰嶺學校、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毛岸學校、白沙黎族自治縣元門中心學校以及青松中心學校、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什運中心學校、陵水黎族自治縣吊羅山學校、昌江黎族自治縣霸王嶺學校以及王下中心學校等共計10所學校成立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自然教育學校,基本覆蓋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的核心保護區域。
在自然課堂上,雨林的一切都是鮮活的“教材”。教師教會孩子觀察蝴蝶、箭頭蝗等昆蟲的身體結構,了解珍稀動植物的習性,孩子還會把一草一木、一鳥一石記錄在《自然筆記本》中。
在《關于印發<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2021年工作要點>的通知》文件中,培養青少年兒童對大自然的興趣,引導他們熱愛大自然,熱愛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提高他們保護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環境的意識成了重點之一。
近年來,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局和自然教育機構已共同策劃多場自然科普教育進校園活動,安排環保志愿者等針對不同年齡段的青少年研發、講解課程。
開拓:架起人與自然雙向奔赴的橋梁
國家公園與自然教育息息相關,從國家公園成立的目標與功能來看,推廣自然教育,國家公園責無旁貸。除了把生態保護放在第一位之外,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局也十分注重社會參與。
坐落在五指山腳下的亞泰雨林酒店,周邊層林疊翠,古樹參天。去年下半年,一只和人類親密接觸的野生猴子成了酒店的“網紅”,許多游客慕名而來。自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啟動以來,五指山片區在保護中發展,酒店與五指山分局建立了協調共建機制,野生猴子的造訪成為這里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動注腳。
“我們酒店也依托所處位置和自身資源,設立了自然科普教育基地,積極參與到生態保護和自然教育領域中來,共同推動生態保護的理念深入人心。”亞泰雨林酒店總經理董勝宇說道。
得益于自然教育工作的穩步推進,熱帶雨林對城市里的孩子們而言并不陌生。無論是走進校園的自然教育創意課堂,抑或是遍地開花的生態研學基地,都在海南逐漸架起了一座人與自然雙向奔赴的橋梁。
“坡鹿一年能跑多少米?”在海南N次方公園萬象實驗室舉行的“原野精靈海南瑰寶”——海南坡鹿公益講座上,臺下稚嫩童聲的提問讓海南邦溪省級自然保護區的站長王合升忍俊不禁。在講座的投屏畫面里,身形矯健、體態輕盈的海南坡鹿三五成群地穿梭在灌木叢中,追逐嬉戲。配合畫面,王合升從形態特征說起,向公眾深入淺出地介紹海南坡鹿,希望能借更多的公益講座、科普活動提升公眾對坡鹿的科學認知。
在許多校園里,圍繞著熱帶雨林的環保意識蔚然成風,生態與藝術的碰撞結合更是讓自然教育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一場大雨給熱帶雨林帶來了生命的希望,樹木喝飽了水,不斷向四周伸展,層層疊疊的樹干給動物們提供了最堅實的家園。”在文昌聯東中學開展的熱帶雨林紙雕燈藝術課堂上,學生林莎琪和團隊成員正在介紹其作品《雨后的熱帶雨林》的寓意,讓眾人眼前一亮。
而位于霸王嶺南麓的昌江王下鄉,乘上了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建設的東風,利用雨林資源打造了獨具黎族風情的度假體驗區王下“黎花里”文旅小鎮,建成知名的自然生態和人文藝術研學基地,為公眾提供了一個走進自然、體驗自然、了解自然、學習自然的絕佳場所。
(本報海口10月8日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