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隨著共享租衣獨角獸企業“衣二三”的關停,共享衣櫥這條賽道上的品牌所剩無幾。共享經濟模式下,有的企業退出,有的仍在奮力前進。最近,“共享珠寶”又進入了部分愛美女性的視線,日租金幾元、幾十元或者數百元,就能共享到奢侈品珠寶裝扮自己。

這些珠寶是真的嗎?如有損耗怎么賠?極目新聞記者進行了體驗。

消費者大多是年輕人

“我今年剛畢業,進入職場,想提升一下穿衣打扮,前不久聽人推薦了一款共享珠寶APP,試著用了一下,感覺還不錯。”95后武漢姑娘韓季告訴記者,使用共享珠寶需要先在平臺注冊,支付一筆押金,租用時按天付費。“一次可以下單一件或者多件珠寶首飾,平臺通過快遞的形式寄給我,一般下單后48小時內就可以收到,約定的歸還時間到了,快遞員會上門取件,還比較方便。”

租期如何計算呢?韓季說,她用的那款APP,規則是從簽收快遞的第二天開始計算,寄出快遞前一天結束租期,“比如我9月6日收到快遞,7-8日使用,9日寄出快遞,平臺會收取7-8日的租金,也就是兩天的錢。”如果到期忘記歸還,系統會自動按照原訂單價格續租一次,如果又超時了,除了租金外,還會額外加收商品售價每日萬分之五的違約金。

“我沒有忘記歸還過,平臺收到歸還物品,確認無誤后,就會把押金退給我。”韓季覺得,對于自己這種經濟能力一般,且購物“喜新厭舊”的人,共享的模式還不錯,“畢竟大多數人都不可能經常買這么貴的首飾”。

記者通過幾款共享珠寶APP評論發現,使用者有的是普通白領,有的是即將結婚的準新娘,還有的是珠寶行業從業者,基本上都是年輕人,評價則是褒貶不一。

記者體驗收寄貨物較隨意

9月4日,記者下載了幾款共享珠寶APP試用發現,平臺上可供共享的產品以珠寶首飾和腕表為主,有的平臺還有大牌包包。

如何保證拿到手的飾品是正品呢?有平臺客服介紹,平臺有專業鑒定師,每次貨品發出前和收到后,都會進行鑒別。不過,對于鑒定師的資質,客服只是表示鑒定師擁有多年的奢侈品從業經驗。

珠寶損壞了怎么辦?客服稱,租賃產品損壞,由平臺官方定損,用戶除賠付維修費用外,不需要支付其他費用。如果珠寶遺失,則按押金和租金金額全額或銷售金額較小者賠付。

記者在某款共享APP中看到,可供共享的項鏈,根據品牌不同,銷售原價從數百元到數萬元不等。記者選擇了一款潘多拉項鏈,平臺顯示產品銷售價格1999元,日租金9.83元,記者選擇租期3天,押金加上租金及往返運費,記者一共支付了857.49元。平臺當天便發出了快遞。

9月6日,記者收到了快遞,不過并未如平臺承諾的那樣,待用戶驗收無誤后簽收,快遞員直接將其放進了快遞柜。對此,平臺客服稱,可以先簽收,有問題再聯系客服。

記者拆開快遞看到,商品放在包裝盒內,成色一般,但未發現明顯瑕疵。不過,當記者帶著這條項鏈找到線下品牌專柜,詢問是否為正品時,柜員稱不提供鑒定服務。也就是說,要想在線下官方渠道,鑒定共享的商品是否為正品,幾乎不可能。

在約定的租期到期前一天,記者在APP內選擇了歸還選項,快遞員很快上門取件。不過,他也并未打開包裝檢查貨物是否完好,只是拍下了外包裝照片后直接收走。

業內人士建議勿沖動消費

“共享模式確實能激活商品的循環使用頻率,對商家與消費者來說都是利好,但鑒于共享平臺的虛擬化且無法觸碰,消費者需要對貨源有火眼金睛般的辨別能力。”武漢一家中古店店主王婧,做了10年的二手奢侈品生意,她告訴記者,共享珠寶其實就是珠寶租賃,“不過年輕人們說起租珠寶來戴,總覺得不好聽,所以用了個好聽的詞叫‘共享’。”

記者提到自己的共享經歷后,王婧表示:“這算比較順利的,貨品價值也不算高,如果是共享愛馬仕、LV等奢侈品品牌,一旦產生損耗,可能就會面臨糾紛的風險。”她提到,幾萬元的珠寶修復的成本會很高,這個就自然落到了消費者身上,“特別是快遞途中產生的損耗,若快遞不負責,很容易產生糾紛。”

此外,共享珠寶的真假問題也值得關注。

“特別是針對奢侈品,擔心共享的是假貨,也是消費者們共同的顧慮,畢竟誰也不想戴著‘A貨’被人發現。”王婧表示:“目前國內市場上的一些二手奢品平臺,其‘官方授權’‘正規渠道’等宣傳標識,其實并沒有依據,當中的保障條款也是不完善的,萬一遇到商家以假亂真索要賠償,消費者承擔的風險則更高。”她建議年輕人在“種草”時要再三權衡分辨,特別是對于本身價值比較高的商品,不要因一時的沖動盲目入手。

如何穩住消費者是生存重點

一直以來,“如何保真”對整個共享珠寶、甚至是奢侈品電商行業來說,都是“靈魂拷問”。

王婧介紹,國內假貨一般分為“山寨假貨”和“走私水貨”,“如果品牌給你授權,價格肯定高,但電商客群看重價格,部分企業就不得不進水貨,一件真品配多件水貨,利潤才有保證。”

此外,商品鑒定也有難度,品牌只鑒定從正規門店購買的商品,雖然目前有一些第三方平臺推出了自己的鑒定服務,但所謂鑒定師的主觀性都比較強,目前的通用鑒定手段都不是奢侈品行業公認的標準,這也為假貨提供了土壤。

記者梳理發現,前幾年共享經濟大繁榮時期,曾短暫出現過一些共享奢侈品平臺,但均未做出很大規模,有的黯淡收場。這次,共享珠寶平臺又會面臨怎樣的發展命運呢?

做二手奢侈品交易平臺的一位創業者表示,創業前期,他曾做過大量的用戶調研,發現奢侈品租賃業務無法支撐起足夠的體量,一方面是因為運營成本高且復雜,另一方面是因為用戶的習慣問題。

“一開始,很多年輕人有新鮮感,但珠寶、奢侈品并不是必需品,市場空間有限,有多少人會一直‘共享’下去?”他表示,對于平臺來說,租賃過的珠寶只能繼續租賃或者作為二手貨出售,貶值很快,成本較高。此外,在損耗鑒定及追責方面易引起糾紛。“共享經濟走了這么多年,我們發現,能活下來并且活得比較好的,大多是剛需,比如單車、充電寶等。”這就給共享珠寶平臺提出了不小的難題,如何長久吸引消費者,并贏得信任,是平臺必須解決的問題。

(記者 周丹)

標簽: 共享經濟 共享珠寶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