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正式下發《新能源汽車商業保險專屬條款(2021版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專屬條款》)和《新能源汽車駕乘人員意外傷害保險示范條款(2021版行業征求意見稿)》,此前新能源汽車賠付率偏高、承保盈利困難等問題有望改善。

“三電”變化大

新能源汽車最核心的技術與部件,就是電池及儲能系統、電機及驅動系統、其他控制系統(以下簡稱“三電”)。其中,電池價值甚至能占到整車價值的40%左右。這是過往新能源汽車理賠以及保值的核心痛點,在傳統車險條款下,“三電”不在保障范圍內,理賠時也存在較大爭議。

在傳統車險中,新能源汽車在事故后,‘三電’系統出現問題時,車主很難就更換等補救措施獲得賠付,其中重要原因就是價格和保險條款的設計。然而,新能源汽車并沒有發動機、變速箱這些設備,保險公司針對這些零部件的保障和服務用不上。

《專屬條款》首次明確了新能源汽車損失的保險責任。在使用過程中,因自然災害、意外事故(含起火燃燒)造成的被保險新能源汽車的車身、出廠設備、以及“三電”的損失,都屬于保險保障范圍。《專屬條款》剔除了不適用于新能源汽車的發動機涉水險等條款,而新增了電網故障、充電樁損失等6款專屬附加險,相比傳統條款中的附加險精簡了近一半。

業內人士預計,《專屬條款》將一定程度緩解和解決新能源汽車保險公司難承保以及車主使用的擔心問題,由于新能源車險的歷史數據及可參考經驗較少,險企在產品開發、費率厘定、銷售及風控等方面確實存在一定困難,隨著《專屬條款》正式出臺以及保險費率下一步推出,新能源汽車專屬車險有望加速推出。

承保盈利困難有望改善

從消費者角度來看,雖然購買電動車時,政府會給予一定補貼,但由于保險公司在新能源汽車鑒定維修等方面的技術限制,大多數保險公司仍會按照車輛補貼前的價格來計算保費,但在理賠時卻按照補貼后的價格進行,所以電動車的保費普遍比燃油車高出不少。

新能源汽車保費高的根源在于賠付率高。在中國人保2021年中期業績發布會上,中國人保副總裁兼人保財險總裁于澤就新能源汽車方面指出,從目前狀況看,新能源汽車賠付率略高于傳統的燃油車,主要是出險頻度比傳統的燃油車高一些。主要原因是新能源車屬于初級階段,各個主機廠產品性能和產品駕駛的操作差別很大。

于澤預測,隨著新能源車不斷迭代升級,新能源車的駕駛操控,包括安全性將有一個大的提升。

有分析認為,注重經營自有渠道、壓降車險費用率的大型險企更有可能實現新能源汽車的承保盈利,有利于提升市場份額。

開啟全新賽道

截至2021年6月底,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603萬輛,占汽車總量的2.06%。上半年新注冊登記新能源汽車110.3萬輛,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77.4萬輛,增長234.92%,創歷史新高。新能源汽車新注冊登記量占汽車新注冊登記量的7.80%。

新能源汽車未來巨大市場空間也將推動新能源車險需求的提升,這會是未來車險的一個重要細分賽道。

推出新能源專屬車險早已提上議事日程。2018年8月,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第一次向行業征求《新能源汽車綜合商業示范條款》。2020年9月,《關于實施車險綜合改革的指導意見》實施,其中第九條亦提出支持行業制定新能源車險,探索新能源汽車保險創新產品。

業內預計,保險公司在新能源車險出臺的趨勢下,將開啟全新的賽道,迎來新的市場發展格局。

標簽: 新能源汽車 車險 專屬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