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開學的時間越來越近,各中小學老師都在為開學忙碌。“雙減”政策下,新學期課程安排會不會改變,校內如何提質增效,課后服務如何開展?昨天,記者進行了采訪。
有學校課堂改革實現“作業砍一半,學習更高效”
雖然大多數區具體作息時間安排還沒有敲定,但不少學校已經開始考慮“雙減”政策下如何實現減負增效。
記者了解到,近日游府西街小學召開線上會議,針對新學期落實“雙減”政策推出多項舉措。“學校會全面壓減作業總量和時長,減輕學生作業負擔。具體來說,我們會加強學科組和年級組的作業統籌,合理調控作業結構,也會建立作業校內公示制度,加強監管。嚴禁給家長變相布置、批改、檢查作業。”校長萬代紅說,“另外,學校會確保一、二年級不布置書面家庭作業;小學三至六年級書面家庭作業完成時間不超過60分鐘。我們也鼓勵老師布置分層、彈性和個性化作業。同樣,學校也規定教師要指導學生在校內基本完成書面作業,并認真批改,及時反饋。不得要求學生自批自改作業。”
此外,學校還強調要大力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確保學生在校內學足學好,積極推進幼小科學銜接,嚴格按課程標準零起點教學等。
“‘雙減’政策下,學生的負擔減下去,但是學習成績不能下來。”瑞金北村小學校長仲廣群說,“學生想拿高分有兩個途徑:有研究表明,刷題是可以提高成績的,但是這種把學生的時間用到極致的方式,是非正常途徑,是一條死路; 另一個方法便是培養學生的學習力,那就要改革課堂,讓每一堂課都能提升學生素質,讓學生不僅有高分還有高能。”
仲廣群介紹,學校首創的“助學課堂”模式,已經探索了多年。各學科使用“助學課堂”模式教學時,孩子們在課前能拿到一張小小的助學單,先針對相關的問題進行研究,之后帶著問題上課,課堂上學生相互合作、相互交流,是一種立體交互式的學習。“助學課堂通過置換學習時間,壓縮課后練習,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到課前助學單的研究性學習上,從而實現‘作業砍一半,學習更高效’的目標。”
課后服務不是讀書+作業,而是豐富的課程活動
開展中小學生課后服務是解決家長“急難愁盼”問題、滿足學生多樣化需求的重要途徑。記者了解到,目前我市各校正在按照“一校一案”制訂具體實施方案。也有一些學校早在幾年前已經開始推出課后服務,新學期這些學校在原來的基礎上將進一步完善。
記者了解到,多年來,堅持課后服務已成為南京理工大學實驗小學一項惠民舉措。該校不止步于做好學生放學后“托管”,而是堅持“實踐育”理念,讓學生在各類課后服務活動中釋放天性、培養興趣、發展特長、增強體質,將課后服務打造為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的“第二課堂”。
中央路小學則成立“小秧苗驛站”,結合延時服務落實“雙減”和“五項管理”要求,課后服務不是簡單的讀書+作業,而是開設豐富的課程活動,讓孩子們能夠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參與到各種社團、活動和學習中去。另外,該校還率先嘗試運用互聯網“彈性離校智能系統”進行管理,讓教育主管部門、學校管理者通過實時觀測數據,了解家長的評價,更好地監督管理服務質量。
據了解,近日我省已經明確課后服務收費標準為每生每學期300元,教師課后服務合理取酬標準為每課時不低于60元,這也讓學校更好地開展課后服務有了底氣。
不少校長認為,有了收費標準,學校操作起來余地會更大一些,也能推出更多適合孩子的課后活動。“學校打算引進校外非學科類培訓機構參與課后服務,讓孩子們的課后活動更豐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