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市發展改革委、市郵政管理局等8部門聯合制定的《天津市關于加快推進快遞包裝綠色轉型的若干措施》正式印發實施,《措施》提出了推進快遞包裝材料源頭減量、減少電商快件二次包裝、推廣可循環包裝產品、加強可循環快遞包裝基礎設施建設等17個方面的工作任務。而我市近年來在推動快遞包裝綠色轉型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績。不過,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快遞過度包裝、快遞包裝一次性浪費等問題仍比較嚴重,我市真正要實現“綠色快遞”,還有很多“坎”要過。
現狀
多項成本疊加,回收難以為繼
記者走訪本市多個小區看到,垃圾箱里基本都有一些被丟棄的快遞包裝。而在小區菜鳥驛站或快遞超市外,居民拆完快遞后,大多順手將塑料包裝袋和填充物扔進垃圾桶。徐女士在今年“6·18”期間,陸續收到三十多個快遞,“拆了幾個快遞,包裝材料就堆了半個客廳。感覺有些包裝是不必要的,既浪費資源,也不綠色環保。”徐女士說。
收到包裹,取出商品,將包裝箱和塑料袋等一干外包裝隨手扔進垃圾箱……這是快遞包裝目前在大多數人手中的最終去處。家住北辰區的市民劉先生說,他居住的小區里,少部分鄰居會在拿完快遞后將外包裝袋和箱子留在菜鳥驛站,僅拿走商品,但多數居民都是先把快遞拿到家,再慢慢拆,之后把袋子、箱子等包裝直接扔進樓下垃圾箱。
市民張女士經常網購,收到過各個快遞公司負責運送的快件,但沒有一家回收快遞包裝。之前,曾有快遞企業嘗試,每回收一個紙箱,快遞小哥可以拿到0.5元—1元價格補貼,消費者可以獲得積分回饋。但是,真正實施起來卻并不簡單,據某快遞公司從業者對記者介紹,回收不僅增加快遞員回收費、消費者積分等方面的成本,還要核算空箱子倉儲成本、專業維護人員費用、消毒成本等,最終令回收行為難以為繼。
從國家郵政局獲悉,2020年我國快遞業務量完成830億件,同比增長30.8%,業務收入達8750億元,同比增長16.7%。2021年預計全年快遞業務量將完成955億件,同比增長15%左右;業務收入完成9800億元,同比增長12%左右。與之相對應的一項數據則令人擔憂,有關調查顯示,快遞業中快遞包裝實際回收率不到10%,絕大部分被直接送進垃圾場填埋。
快遞行業使用的包裝物料分為運單、封套、紙箱、塑料袋、編織袋、膠帶和緩沖物7大類。由于缺乏專門的回收管理途徑,不少快遞包裝經一次性使用后便會被丟棄,變成垃圾。其中,快遞用的塑料袋還可能殘留大量塑化劑、阻燃劑等有毒有害物質,不僅造成資源浪費,還會對水土環境產生影響。
隨著快遞業務量逐年增加,“綠色快遞”的實現迫在眉睫。
調查
推廣循環包裝,面臨不少問題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快遞包裝想要綠色轉型,推廣循環包裝,還面臨不少問題。如包裝簡化力度不夠,快遞產品易出現損壞;快遞包裝回收難,再利用更難;循環包裝被排斥,難以再次利用等。
問題一:源頭包裝難減量
記者在南開區王頂堤附近一家菜鳥驛站內看到,工作人員正在幫居民打包快遞,泡沫箱外套紙箱,再纏上一圈又一圈的膠帶。他說居民的快遞物品為易碎品,為保證物品不在寄送途中掉落或損壞,他只能這么做。環顧四周,發現這家驛站的貨架上堆滿了等待收取的快遞,只有兩個能看出是原包裝上直接粘貼了快遞單,其余都使用了另外的包裝。對于過度包裝,工作人員也很無奈:“快遞公司也想節約,但首先要保證物品能完好送達,如果損壞他們還得賠償。”
電商銷售者秦女士說,想要簡化快遞外包裝并不容易,因為擔心運輸過程中顛簸導致商品損壞,牢固的包裝是現實需求。“即使我們想簡化包裝,在寄快遞時,也達不到快遞公司的要求。”秦女士銷售的是酒類產品,快遞公司要求必須包裝牢固,除了泡沫箱的保護外,還需要紙箱以及其他填充物。“每瓶酒的包裝費用都在3元錢左右。前幾年包裝材料都是由快遞公司提供,這兩年快遞公司不提供了,都是我們自己購買。不同快遞公司有不同的要求,有的還需要膠帶將快遞‘五花大綁’。”秦女士說。
問題二:快遞包裝回收難
記者了解到,很多快遞公司都可以回收快遞箱、泡沫箱等包裝材料,但最大問題就是快遞小哥“沒空收”。快遞小哥小鄭介紹,快遞箱回收起來確實麻煩。大部分快遞都是送往驛站或是放進快遞柜,不是直接送到收件人手中。快遞小哥不可能一天到晚守在驛站或者快遞柜旁,等取件人拿快遞時回收箱子。“即便快遞直接送到收件人手里,讓小哥現場等待拆快遞,回收箱子也不現實。畢竟我們每天要面對堆積如山送不完的快遞,實在沒時間等候。”小鄭說。回收的空箱,需要倉儲、維護、消毒,又是一部分額外的費用。對于快遞包裝循環再利用,小鄭介紹說,因為紙箱的張力是一定的,在運送過程中難免經歷擠壓摩擦,反復使用后對內部貨物的支撐保護力度就不如新的紙箱。有的紙箱質量不錯,可以用三四次,有的用過一次就難以再成形。一旦用了這樣的紙箱,運送中內部貨物擠壓壞了,需要快遞公司來承擔責任。“還有一個難點就是很多人都不希望用舊的紙箱,有些寄出去的是禮品,如果紙箱外觀臟了,或者被擠壓了,再利用,僅從外觀上就會被很多人拒絕。”小鄭說。
問題三:循環包裝待推廣
為了減少快遞包裝廢棄物的產生,許多快遞公司及電商平臺開始推動循環快遞盒的使用。蘇寧物流針對快遞包裝綠色化提出“青城計劃”,京東物流推出“青流箱”,順豐的“豐景計劃”推出循環箱“豐·BOX”,德邦快遞推出循環袋、循環包裝箱等。據業內專家介紹,一個循環快遞箱的使用壽命大概是兩個月左右,能夠循環使用20次甚至更多,如果能大范圍推廣,一年內大約可節省80%以上的紙質快遞箱用量。但是,循環包裝體系的構建面臨諸多問題:企業成本壓力大,資源不足,搭建的循環系統難以維系。一方面,單獨建立的綠色物流循環體系無法實現行業間循環,難以形成規模效益實現降本增效;另一方面,與環保相關的回收及處理過程相對專業且投入較大,企業獨立建設較為困難。因此,大范圍推廣循環包裝還需要解決諸多問題。
問題四:缺乏標準難衡量
此外,某快遞公司天津負責人王經理表示,“快遞包裝到底減量到多少才算綠色化,可循環使用的包裝箱要使用什么樣的材料,需要重復使用多少次才合格……這些問題都需要標準來回答。”據介紹,現有快遞業包裝標準均為推薦性標準,實施效果并不理想,低標準材料充斥市場、環保材料成本偏高,采用綠色包裝的企業與包裝依舊粗放的企業在同一種市場環境中競爭,各方面環保成本增加,就會導致企業效益較低,缺乏競爭力。而且商品在運輸過程中存在暴力裝卸、分揀等現象,使得電商和物流企業不得不選擇高克重紙箱,采用層層膠帶纏繞等方式避免物流環境對商品的破壞。“在實現快遞包裝綠色化的過程中,應該出臺國家強制標準,快遞企業和商家在一個起跑線比賽,能更好地推廣綠色包裝標準。”
政策
包裝綠色轉型,有了任務清單
記者從天津市郵政管理局獲悉,2021年上半年,我市快遞行業采購使用符合標準的包裝材料應用比例為96.37%,按照規范封裝操作比例為91.75%;可循環快遞箱(盒)使用量23500個;電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裝比例為93.56%;設置符合國家或地方標準包裝廢棄物回收裝置的郵政快遞網點數量為2411個。
而近期出臺的《天津市關于加快推進快遞包裝綠色轉型的若干措施》更是提出了新的目標,要求到2022年底,全市快遞包裝領域法律法規標準落實機制進一步完善;快件封裝操作綠色化、規范化、減量化、循環化水平顯著提升,電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裝比例達到95%,可循環中轉袋使用率達到95%,可循環快遞包裝應用規模達到10萬個。到2025年底,貫穿快遞包裝生產、使用、回收、處置的全鏈條治理長效機制全面形成,電商快件基本實現不再進行二次包裝,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裝袋、塑料膠帶、一次性編織袋全面禁止使用,可循環快遞包裝應用規模達到30萬個。
行動
監管部門出手,推動源頭減量
為了推進快遞包裝材料源頭減量,天津市郵政管理局正試點推動天津航空口岸“大通關”基地可循環郵袋信息化升級項目建設,將傳統郵袋轉換為使用帶條碼與芯片的拉鏈式郵袋,提升郵袋管理信息化水平。推行簡約包裝,到2022年底,快遞一聯式電子運單使用比例將達到100%,在電子商品寄遞領域試點推廣使用低克重高強度快遞包裝紙箱和免膠紙箱,推廣懸空緊固類包裝,通過結構優化減少填充物使用。
為了讓企業了解綠色包裝的規范,天津市郵政管理局市場監管處副處長吳廣磊表示,該局每年會定期組織開展宣貫《郵件快件包裝基本要求》《郵件快件綠色包裝規范》等行業包裝規范化專項培訓,督促指導主要品牌寄遞企業總部對照上述規定修訂本企業包裝操作規范,重點規范末端網點分揀、投遞工作流程和封裝操作。將企業不規范分揀、投遞、包裝操作等行為納入市郵政業安全生產視頻巡查工作,同時列為郵政業消費者申訴受理事項。進一步強化企業主體責任落實,將快遞包裝治理納入企業生態環保工作領導小組統籌事項,制定工作體系和管理臺賬,完善內部考核獎懲制度,建立常態化巡查機制,加強包裝操作人員培訓,定期開展快遞綠色包裝自查工作,規范快件投遞“最后一公里”。
吳廣磊說,按照《郵政業寄遞安全監督管理辦法》,對于協議用戶自主提供包裝材料的,應通過書面形式告知封裝用品和膠帶應當符合國家規定。引導入駐商家使用可降解環保包裝材料、提供綠色包裝物選擇、依不同包裝物分類定價,建立積分反饋、綠色信用等機制鼓勵消費者使用綠色包裝。市郵政管理局還引導快遞企業主動為消費者提供綠色包裝選項,通過減免部分運費或返還運費折扣券等形式鼓勵消費者使用綠色包裝。
推行綠色包裝的難點、堵點如何解決?天津市郵政管理局市場監管處二級主任科員袁田說,制作包裝原材料的成本升高,對于快遞企業會造成不小的影響。同樣按照現有水平,消費者可能會出現對包裝提價的不適應。可循環環保包裝產品供給方面是否能做到持續供應、品種類型的單一,都是現在推行的難點、重點。現在我市正在推行可循環可折疊快遞包裝、可循環配送箱、可復用式冷藏快遞箱,這樣就能實現一次性塑料泡沫箱等使用比例每年減少10%。對于可循環的綠色快遞箱、包裝盒的回收方式,如何回收也是“堵點”,與快遞企業、電商企業、連鎖商業機構、便利店、物業服務企業等相關主體加強合作,創新和豐富可循環快遞包裝的回收方式,穩步提升回收率。順豐作為可循環快遞箱的試點單位,在送快遞后,盡量要求業主能夠現場拆箱,讓快遞員能現場回收可循環快遞箱,據了解基本能夠做到全部回收,后續天津市郵政管理局會推動其他快遞企業也這樣做。
(記者 劉連松 韓愛青 趙煜 黃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