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箱換零食”的做法不僅可以打通快遞箱回收的“最后一百米”,還能大大提高快遞箱回收效率。讓快遞箱循環起來,還需各方多探索嘗試,以實現各方互利共贏,避免資源浪費。

近日,一些城市多個小區嘗試“快遞箱換零食”??爝f收貨后,居民憑快遞箱可按兌換規則免費換零食。

今年“雙11”購物節,快遞數量又創新高,也意味著包裝箱數量創新高。現實中,很多消費者在拆完快遞包裝后,包裝箱往往會被當成垃圾扔掉,或攢起來當成廢品賣掉,真正能被回收利用的不多。這無疑是一種資源浪費,尤其是將快遞箱當成垃圾扔掉,還會對小區環境造成污染,也增加了物業人員的工作負擔。城市小區嘗試“快遞箱換零食”的做法,對快遞企業、城市小區回收處理快遞箱都有借鑒意義。

小區“擺攤”收貨,既為居民提供了方便,又為快遞箱找到了一個好歸宿。更令人興奮的是,居民憑快遞箱可根據兌換規則免費換零食。這個小小的善舉,不僅彌補了快遞箱回收體系的缺失,而且大大增強了居民的環保意識和節約理念。

小小快遞箱,對接著多重主體,使其得到更好回收利用,有待多方攜手破題。顯然,這既需要源頭治理,減少過度包裝,同時也離不開末端努力,做好消費者“家門口”的回收工作。近年來,快遞箱回收已成為社會共識,不少快遞企業積極參與。比如,此前一些快遞企業嘗試讓快遞小哥收走還能用的紙箱,或讓消費者把紙箱送到菜鳥驛站、快遞網點,但因為要額外占用時間,無論快遞小哥還是消費者,對于這種回收方式往往缺乏動力。

對于快遞企業來說,如果借鑒小區“快遞箱換零食”的做法,不僅可以打通快遞箱回收的“最后一百米”,還能大大提高快遞箱回收效率。筆者建議,不妨采取兩種途徑。一是借助小區力量,復制“快遞箱換零食”模式。當然,這需要快遞企業與小區加強溝通、建立協作機制,相關人力成本、零食費用主要由快遞企業承擔;二是目前不少城市正在推廣垃圾分類,快遞企業可因勢利導,加大投入力度,在垃圾分類體系中配置快遞箱回收專門設施,并不斷升級技術手段、引入激勵機制,提高快遞箱回收的積極性。

快遞箱回收是一個涉及政府部門、電商行業、快遞企業、居民小區、消費者的系統工程。讓快遞箱循環起來,還需各方多開動腦筋、多探索嘗試、多參與其中,以實現各方互利共贏,避免資源浪費。(付彪)

標簽: 快遞箱 零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