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晚,2019籃球世界杯17-32名排位賽中,中國男籃以73:86不敵尼日利亞隊,痛失直通2020年東京奧運會的機會。比賽結束后,中國籃協主席姚明在接受記者采訪的時候被問到“比賽失利后,讓某個人來負擔責任,如果責任一定要有人來負擔的話,那會是誰?”姚明聽完,斬釘截鐵只回答了一個字“我!”滿臉胡茬的姚明表現的有些落寞,雙手背后快步離開了球館。
五場比賽,每場比賽姚明都必在場邊,鏡頭時不時會集中在姚明的臉上,捕捉了他臉上的起伏變化,從滿載希望到眼眶泛紅。對于很多人來說,中國隊本屆的世界杯之旅已經結束了,但對于姚明來說,“比賽”并未結束。他不僅帶領著中國男籃進行著勇往直前,爭取更好的名次,也進行著中國男籃的變革,盡管這場努力也經受著爭議,但他依然是克服苦難,堅信會給中國男籃帶來不一樣的改變。
姚明一個字回應,這個話題直接登上了熱搜,姚明的回答足夠有擔當,足夠有分量,很多責任其實并不應該由姚明來承擔,姚明不是神,并不是他一出手就什么問題都能迎刃而解,他只是中國最成功的籃球運動員之一,也是最懂籃球這項運動的人之一,在這個時候,最適合當籃協的主席的人、最應該值得被信任的人只有他。在我們給予他更多期待的同時,更應該給他更多的包容。這一次的輸贏并不能讓我們否定姚明的能力,如果他不值得被繼續信任,那還有誰更適合做中國籃球的領軍者呢?
在很多人觀看世界杯比賽之前,就已經有了一定客觀的認識,他們希望中國男籃贏,但做好了他們會輸的心理準備。單單就一場比賽來指責某個球員的處置不當,或批評某個教練用人不當,雖然有一定道理,但這樣的結果并不能完全歸咎于發揮失誤,或決定的偏差,而是來自于長久以來在一些訓練或細節處理上的忽視,我們應該從更深層次的地方尋找原因。
很多網友表示愿意繼續相信姚明,從另一方面來說,是因為姚明目中有人,他深知籃球是要靠人來打的,工作的對象不是籃球,而是人,在組建這一屆國家隊時,籃協向球員發出的是邀請信,而非居高臨下的召集令,邀請信對于球員來說,不僅顯得更加平等,也更有人文內涵。但僅憑借著現在的一些措施,很難對中國男籃造成立竿見影的效果,所以,我們要相信姚明,給姚明更多一些的時間。
標簽: 姚明一個字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