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上面的金牌是我畫的,我希望十年后的他能夠站在世界級比賽的領獎臺上……”,8月17日,在湖北省武漢地鐵“心靈加油站”內,武漢地鐵運營公司機電中心分批次開展本年度新入職的員工的“午后心理話”活動,除了正在進行的“十年后”團隊作畫游戲,他們還設置有心理沙盤游戲、心理繪畫等環節。機電綜合維修專業工程師、EAP管理員李盎全程參與,員工們在活動中表達真心話,找到知心人,釋放緊張或負面情緒,為自己充好能,再積極投入到工作中。


(資料圖)

“他們剛從校園進入職場,多數人的人際關系簡單,溝通技巧欠缺,遇事總是藏在心里不知道如何表達。”李盎介紹說,在員工內部開展心理幫助和關愛工作,好似攜花而行的旅程,將花朵分發給遇見的人、需要的人,自己也從中不斷成長。

搭建多維關愛網

2018年,武漢地鐵嘗試引入員工幫助計劃(即EAP),啟動“E心關愛”品牌創建工作,實施科學的方法和專業的工具,幫助員工們及時處理工作與生活中的負面情緒。

“‘E心關愛’項目起步階段,最大的困難其實是員工的心理健康意識不足,有的員工不愿承認自己存在情緒或心理上的問題,有的員工出于不信任或是羞于將真實情緒展示給他人,還有的員工不認可這項工作的意義。”武漢地鐵運營公司教育培訓中心總經理黃小萍說,如何讓員工“卸下心防”接受EAP理念,實現“心理破冰”,大家想了很多辦法。

舉辦主題講座、專業培訓,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以員工案例為原型拍攝宣傳片,引入心理咨詢服務,編制心理健康手冊,搭建員工心理關愛網絡平臺……短短一年多時間,“E心關愛”在武漢地鐵員工中收獲了良好反響,員工的心理健康意識增強了,主動來尋求心理幫助的員工越來越多了。工作和生活中的負面情緒少了,越來越多的員工變身成為傳遞幸福的“擺渡人”,推動著地鐵運營服務工作更加暖心、貼心。

掛牢心理健康“安全鎖”

在地鐵行業中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手柄輕四兩,責任重千斤”。目前,武漢地鐵有2000余名列車司機,他們常年保持列車駕駛環境同一、動作同一的“模式化”作業,工作相對枯燥。“列車司機都是單兵作業,他們在背負乘客安全出行責任的同時,還需要承受各類應急事件處置帶來的壓力。” 武漢地鐵運營公司車輛中心總經理呂永鑫說。

發現問題才能“對癥下藥”。武漢地鐵率先在列車駕駛員群體啟動了心理測評工作,分析可能存在心理問題的誘因,對于測評結果存在問題的駕駛員,有針對性地開展個體咨詢和團體輔導。與此同時,武漢地鐵在古田車輛段、王家灣地鐵站、常青車輛段,分批次建立了3個職工心靈加油站,設有測評室、沙盤室、減壓室、宣泄室、咨詢室,配備了心理測評系統、心理沙盤、身心減壓調試訓練系統、心理格板等設備,員工們有了放松和緩解情緒的地方,還能隨時接受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服務。

目前,武漢地鐵搭建出心理測評系統,建立了“入職篩查—在職普查—重點觀察”的心理排查機制,同時將心理測評工拓展至從事運營服務工作的全體員工,利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專業心理測評工具,累計開展2.4萬人次心理測評,并以此項數據為基礎,建立了員工心理健康常模,讓心理測評分析更加精準。

2021年年底,武漢地鐵組織覆蓋全體運營服務人員的心理測評工作,結果顯示,員工心理健康整體狀況優于全國常模,這為運營安全生產掛牢了心理健康的“安全鎖”。

賦能服務品質提升

為了更加系統地開展員工心理關愛工作,武漢地鐵提出,“E心關愛”品牌創建工作與運營生產工作、企業文化建設實現深度融合,圍繞心分享、心力量、心能力、心關懷、心預警的“五心工程”,建立員工幫助計劃宣傳、隊伍、測評、幫扶、危機干預五大工作體系,形成員工個體問題“預防—識別—分析—解決—跟蹤反饋”的閉環機制,以此增強員工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堅持在關鍵節點、時點,為員工制定專項心理援助方案;及時為經歷特殊事件的員工或班組進行危機干預,有效為當事員工和班組提供心理支持;結合員工職業發展路徑規劃,構建“起航、護航、遠航”職業管理體系,強化員工職業發展信心提升凝聚力。武漢地鐵“E心關愛”品牌創建工作,從員工“衣、食、住、行”方面開展幸福辦實事行動,企業發展活力被有效激發,員工的幸福指數顯著提升,為民服務的水平和軟實力也在不斷增強。

從紛繁復雜的個人問題中得到解脫,減輕工作生活壓力,增進心理健康,增強歸屬感,有利于構建健康、有序的工作環境。截至目前,武漢地鐵幫助全體員工建立了心理健康意識,幫助約70%的員工提升應對心理問題的能力,為千余名員工及其家屬提供了免費的心理幫扶。

“員工的心理健康水平提升了,他們的凝聚力增強了,企業才更有活力,地鐵運營安全和服務提升才更有保障。”武漢地鐵運營公司黨委書記郭文雅書記表示,將緊扣運營生產這條主線,積極探索“關愛+安全”“關愛+服務”等不同場景下的服務路徑,朝著建設幸福企業不斷努力,賦能地鐵運營服務品質提升和高質量發展。

標簽: 武漢地鐵 心理健康 危機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