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核酸檢測加持下金域醫學一年賺了22億,但紅利期還能否維持?

4月27日,金域醫學發布2021年年報,實現營業總收入119.4億,同比增長44.88%;實現凈利潤22.2億,同比增長47.03%;實現扣非凈利潤21.9億,同比增長50.18%;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20.87億元,同比增長39.09%。

同日發布的2022年一季報顯示,金域醫學2022年一季度實現營業總收入42.5億,同比增長58.7%;實現歸母凈利潤8.5億,同比增長58%;實現扣非凈利潤8.37億,同比增長57.84%;

財報發布后,4月27日金域醫學收盤漲停,收盤價75.88元。

金域醫學是國內第三方醫學實驗室(ICL)行業中的龍頭企業。新冠疫情以來,在公立醫院的檢測能力短期內難以覆蓋需求的時候,像金域醫學這樣的第三方醫療檢測機構,因核酸檢測的普及,而順勢走上前臺。

從產品來看,金域醫學的主營業務由醫學診斷服務、銷售診斷產品、健康體檢業務、冷鏈物流服務與其他項目構成。其中,醫學診斷服務與銷售診斷產品為主要營收來源。

2021年金域醫學的業績快速增長主要得益于常規ICL的良好恢復以及新冠核酸業務的持續貢獻。2021年報顯示,醫學診斷服務與銷售診斷產品合計創造營收115.95億元,占比總營收的97.11%。不過,金域醫學還有近2.5億的其他收入。

在ICL行業,金域醫學后面有迪安診斷、艾迪康、達安基因等,但隨著進入后疫情階段,外加核酸檢測控費與競爭者進入,核酸檢測給行業帶來的紅利已接近被瓜分完畢。未來智庫發布的《第三方獨立醫學實驗室專題報告》顯示,中國有1817所獨立醫學實驗室。從新注冊和注銷的實驗室數量來看,經過2013-2018年的快速爆發期,現在每年凈新增為100家左右。截至2020年9月,中國獨立醫學實驗室已達1800余家。

依靠核酸檢測帶動業績,2020年金域醫學實現營收82.44億,同比增長56.5%。據2020年年報,金域醫學的新冠核酸檢測累計檢測量超過3200萬人份,約占同期全國總體核酸檢測量十分之一。

不過,在2021年年報里,金域醫學并未再詳細披露與核酸檢測為業績與利潤帶來增長的相關數據。

實際上,金域醫學難以再依靠核酸檢測帶動利潤增長。從2021年第四季度開始,金域醫學的利潤增速略低于收入增速。2021年年報顯示,2021年第四季度實現營業收入33.26億元,同比增長37.64%,歸母凈利潤5.47億元,同比增長20.37%,扣非歸母凈利潤5.41億元,同比增長23.54%。

此外,今年1月,金域醫學鄭州負責人涉嫌違反傳染病防治法,被立案調查。河南省許昌市公安局通報,鄭州金域臨床檢驗中心有限公司區域負責人張某東違反傳染病防治法規定,實施引起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傳播或者有傳播嚴重危險的行為。

但半年過去,這一案件目前仍未披露更多進展。

由此可見,對于金域醫學來說,新冠疫情帶來的危機和機遇并存,全環節嚴格把控必仍不可少。

金域醫學一開始的業務是做普檢,隨著業務能力的提升,逐漸進入到特檢領域。檢測可分為普檢與特檢。普檢一般為醫院體檢檢查項目,包括尿常規、肝、腎功能等。所謂特檢,即指衛計委制定的《醫療機構臨床檢驗項目目錄》之外的項目,這也是未來ICL行業的藍海市場。

據2021年年報數據,金域醫學已自建39家醫學實驗室,合作共建670家區域實驗室,覆蓋全國31個省市區和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計700多座城市,23000余家醫療機構,全國90%以上的人口所在區域。

金域醫學表示,還自建了2000多個物流服務網點,深達鄉鎮基層,95%以上的標本實現省內12小時、跨省24或36小時送達的快速物流時效,并實現80%的報告24小時出具。

實際上,ICL行業競爭壁壘不高,且大部分業務為標準化的流程。單個ICL實驗室輻射面小難以形成優勢,因此ICL行業中的公司需要通過重資產設備的投入、發展連鎖化經營等建立規模化優勢,從而構建行業壁壘。

2021年報披露,隨著高端項目和優質客戶收入占比不斷提升,項目結構、客戶結構得到優化,金域醫學綜合毛利率由上年的 46.69%提升至47.29%,提升0.60個百分點,其中主營業務毛利率由46.75%提升至47.20%,提升0.45個百分點。

金域醫學表示,公司重點產品業績保持穩健增長,其中血液疾病、神經與臨床免疫疾病和實體腫瘤等重點疾病領域業務均呈現高質量發展趨勢。從整體上看,金域醫學正從規模效益中逐漸兌現紅利。​(記者 |李科文)

標簽: 金域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