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一包水泥的誕生,要經過這些班組之手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蔣菡
從一堆礦石到一包水泥,要經過哪些班組之手?一起來看吧!
點擊圖片觀看視頻
從礦山拉回的顆粒狀石灰石以及各種爐渣和硅鋁材料,經生產部質量驗收班驗收后堆放到原料堆棚里,不同顏色的礦石讓堆棚顯得不那么單調。
原料配料班組通過中子在線分析后配比,經輥壓機粉磨制成生料粉。
棕黃色的生粉經旋風預熱器和分解爐等送到旋轉的大窯內。
中控操作班通過中央控制系統將粉煤噴入窯內進行高溫鍛燒,生料粉在高溫熔融和自重力作用下自然造粒。
運行至窯頭時,料球顆粒從大窯進入冷卻機。
冷卻機將料球顆粒急冷至黑褐色,這種黑褐色球狀物就是水泥熟料,破碎后的熟料經斗鏈機送到成品工段。
成品班組在熟料中按比加入石膏等調凝材料和活性材料。
經輥壓機粗粉后再進入球磨機細粉至合適的細度。
化驗物檢班組取水泥樣做成試塊養護,按照不同養護齡期的測試數據及水泥的比表面積確定水泥的不同等級。
包裝班組根據不同的客戶需求,將水泥一部分運送至回轉包裝機用編織袋包裝,一部分輸送至散裝倉用罐車散裝。
在中國能建葛洲壩水泥鐘祥公司多個班組人員的通力配合下,作為建筑膠凝材料的水泥奔向大壩、路橋、港口、油井……(張傳武)
致敬海上勞動者
點擊圖片觀看視頻
這是工作在遠洋貨輪——錦霞峰輪上的船員的工作和生活日常。他們常年漂泊在海上,以船為家,駕駛著萬噸巨輪航行于世界各地進行貨物運輸。在大海上航行期間,他們保養船體、維修機器,靠港口時,則進行裝卸貨監督、防疫等工作。
當下,疫情的陰霾依然籠罩著全球,作為服務于國際貿易一線的海員兄弟,更要直面疫情挑戰。作為其中的一員,我深知海員的辛酸與不易,謹以此片獻給奮戰在海上的海員兄弟!(韓博)
最美獻花送勞模
4月27日,浙江省寧波舟山港北侖礦石碼頭分公司舉行“鮮花送勞模,精神永傳承”活動,為生產一線的勞模工匠佩戴綬帶、頒發帶徒聘書、送上鮮花。活動中,勞模工匠們用樸實的語言、真摯的情感、生動的事例,分享他們在工作崗位上成長與奮斗的精彩故事。
圖為在穿山港區中宅礦石碼頭,工作人員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浙江省勞動模范梁亞閩佩戴綬帶。(蔣曉東 曹玉美)
傳承·山高人為峰
點擊圖片觀看視頻
廣東新興鑄管有限公司鑄管部電氣班組共計7人,平均年齡28歲,是一支最年輕、最有朝氣的青年團隊,也是一支敢想敢干,富有創新精神的團隊,承擔著對鑄管生產線上所有的電氣設備的升級改造、調試安裝、維護保養等工作。2021年在面對國內外市場變化及各項政策約束下,該班組全員展開頭腦風暴,挖潛降本增效,成為內部創效的源頭活水。(報送單位:廣東新興鑄管有限公司)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