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陜建集團:開創建筑行業國企數字化轉型新局面  

當前,數字技術正以新理念、新業態、新模式全面融入經濟社會全領域和全過程,加快數字化發展,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是不斷壯大我國經濟發展新動能的關鍵抓手。國有企業作為我國國民經濟支柱,在助力全面、系統、規范推進數字化轉型,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

陜西建工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陜建集團”)作為國有大型建筑企業,聚焦行業數字化轉型痛點難點,結合先行經驗與發展趨勢,高位布局、精準施策,制定數字化發展“168”戰略,創新市場化、公司化運營模式,助力開創建筑行業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新局面。

戰略引領 分步實施

在“雙碳”目標下,建筑行業生產方式粗放、勞動力資源短缺、標準化和信息化程度低等行業長期存在的痛點日益明顯,建筑企業數字化轉型迫在眉睫。

陜建集團作為陜西省政府直屬國有獨資企業,自覺扛起為行業數字化轉型探索的國企擔當,基于其“十四五”發展戰略以及信息化需求,結合行業數字化轉型先行經驗與發展趨勢,強化頂層設計、統一系統建設,高標準制定“168”數字化轉型戰略,自上而下,層層壓實,推動數字化與傳統業務深度融合,力爭為建筑行業數字化轉型起到示范引領作用。

“高點起步、規劃先行、組織創新,正是陜建集團數字化轉型的特色所在。”陜建控股黨委常委、陜建股份總經理莫勇表示。

在“168”戰略引領下,陜建集團注重聚合優質創新資源,把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來做。2017年,陜建集團成立信息管理部,統一制定關鍵標準制度,加強系統集成化管理;2021年進一步成立陜西建工集團數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數科公司”),通過市場化手段、公司化運營,推動集團數字化能力建設提質增效。

同時,按統一規劃、分步實施的構想,陜建集團探索形成“三步走”加快數字化轉型和“三層塔”提升能力建設的部署路徑。

聚焦共性難點 精準施策

當前,我國建筑信息化取得初步成果,但數字化進程中,仍然面臨數據壁壘林立、業務標準化支撐不足、綜合型數字化人才資源稀缺等挑戰。陜建集團數字化轉型選擇面對行業共性痛點難點,創新思路、精準施策,加速探索融合發展路徑。

瞄準“數據”這一關鍵生產要素,打通“數據孤島”,陜建集團結合業務需求建設了主數據系統、財務系統、人力資源系統、項目管理系統等多個應用系統,形成統一數據資產,由集團統建的主系統打通底層數據,實現集團全級次覆蓋、上下聯動、數據互通。

破解數字化轉型與業務脫節問題,陜建集團將數字化嵌入業務發生過程中,而不是作為業務完結的記錄,尤其強調“業財融合”。莫勇指出,財務是業務的結果,標準化程度最高,信息化難度最低,讓財務數據為業務定標準,實現業務表單化,最后形成標準化,有助于解決建筑行業固有的標準化難題。目前,陜建集團以業務表單化、流程化、標準化為核心破局點,數字化轉型取得顯著成效。

面對人才稀缺的短板問題,陜建集團一方面注重培養和引進既懂建筑業務實際,又具備數字化建設經驗的復合型人才;另一方面通過數科公司專業化運營,充分整合內外力量,構建開放生態。

以國資監管數據分析平臺為例,陜建集團與帆軟軟件有限公司深度合作,搭建國資指標體系,梳理陜建集團的數據指標,輔助數據管理;做好“三重一大”系統、政策法規系統、科創管理系統、投資管理系統等系統的填報報表頁面內容建設;建設領導“駕駛艙”,輔助管理層決策等。

2020年,陜建集團開展了別開生面的“云述職”,集團領導班子、職能部門負責人以及60多家分公司、子公司負責人通過互聯網“不見面”述職,利用帆軟報表工具制作的“數據分析駕駛艙”取代紙質報表,憑借其豐富的可視化圖表結合財務、人資、項管、科創等多個業務領域讓集團一年的經營情況一目了然,提升領導班子的管理效率,實現綠色管理。

重構用戶體驗 展望新趨勢

展望未來,陜建集團數字化轉型目標不僅讓業務流程實現數字化,還會從根本上重塑企業運營,將改變建筑設計、建設和交付模式,創造新的應用場景,重新定義用戶體驗。

在設計階段,陜建集團將從平臺接受客戶“下單”,組建聯合項目組,形成數字化立體化的設計模型;在建設階段借助數字技術把建筑整體分拆成混凝土構件、鋼結構、幕墻等部件,交由工廠分別預制,再通過物聯網技術統籌物流將各預制件運輸至施工現場,由提前部署好的工人與機器人如搭積木般對各部分預制件進行組裝,提高生產建造的協同性和生產作業的一體化與自動化水平。

“以前是哪里壞了,業主報修,工作人員再去處理。未來通過預埋在建筑里的傳感器以及外部監控系統,提前發現、主動解決問題,交付生產與用戶體驗將會有全新的轉變。”陜建數科總經理李寧表示,建筑本身將變成一個智能體,可自動捕捉與處理信息,進而衍生出對各種事件的應變處理能力。(劉志遠 殷晴 )

(作者為中經社經濟分析師)

標簽: 陜建集團